绿水青山耀房陵
(张启龙) 连日来,房县县委书记柯大成、县长蔡贤忠接过上届县领导班子的接力棒,带领水利、水土保持干部,分赴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涵养水源区房县片区,指导规划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当地老百姓连连夸赞:河流水干净,空气新鲜,荒山变绿,这是一届届县领导带领我们治山、治水、治土带来的成果。
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该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国土面积5110平方公里,担负着为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涵养水源的重要任务。为治理水土流失,绿化荒山,该县接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实现“山尖薪炭林、山腰用材林、山脚经果林”,沟道吨粮田的目标。无论是县官、乡镇干部到村官,他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跟着一年治理水土,不搞 “半拉子”工程。
窑淮镇治理水土流失,跨越全县前列。2013年,新走马上任的镇党委书记、镇长,按照全镇水土治理规划,在化峪河、化皮塌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主战场,和当地农民垒砌石链,开发梯平地。去年以来,该镇完成治理小流域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7.5平方公里,受到省、市有业务部的高度赞扬。
科学治理水土,做到农村、城区综合治理“两手抓”。房县在治理荒山的同时,2000年又将城区水土保持纳入同步治理,先后生态治理了西河、马栏河、三道河防护工程。完成投资4.8亿多元,生态治理城区河道37.6公里,护坡河堤草皮180万平方,栽植景观树木6100株。
为了解决治理水土流失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房县发挥水务、水保、国土、林业、环保部门为“主力军”的作用,充分调动财政、发改、能源等部门积极作用,将其项目资金捆绑,各投其资、各计其功。形成了“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社会参与”的格局,呈现出全社会支持水保、服务水保、参与水保的良好发展势头。
治理固水保土工程,房县采取工程、生物和农耕措施,实施标本兼治。植物措施以生长快的本地树种板栗、意杨、香椿、刺槐为主,同时引进经济价值较高的冬枣、薄壳核桃等优良品种;工程措施上修建旱地水窖、蓄水池、沼气池、维修山塘、整治溪沟、改造河道,建设基本农田。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行生态移民、山羊圈养,促进群众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提高群众治理的积极性。
在治理水土同时,房县实行县、乡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落实责任片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限期不达标者,就地搞掉责任人的“乌纱帽”。近年来,全县开展生态离任审计86人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政机关责任人5人,取消磷化工等有污染风险的招商项目10多个,投资额度超过20亿元。依法关闭黄姜、造纸、石英砂等高度污染企业13家。
荒山变绿,青山作证。近6年来,房县完成治理小流域2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91平方公里,累计绿化荒山14.76万亩、退耕还林23.8万亩。水保工程年拦截泥沙160.1万吨,保水1228.7万立方米。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为房县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境内水质、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Ⅰ类或II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