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小小农家院 浓浓检察情
本网讯(通讯员 陈美淮 许 英)“感谢检察官主持公道,使我们的致富路变得更平坦、更通畅。”71岁的汪老汉的这番话,道出了团山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心声。他们感激红安县检察院的干警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中,打通了检察机关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各项为民、爱民和助民之举,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老百姓的感激,源自于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发起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这项活动,也让红安县检察院正在开展的“贴近群众年”活动迅速升温提速。他们成立了三个工作组,分别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作为联系点。这三个村中,有的地理位置偏远,有的经济条件较差,有的治安状况不好,团山村就是属于经济条件较差的那一类。
刚进团山村时,眼前的情景让几个年轻的检察官的眉头紧锁。房前屋后到处是垃圾、苍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一定要把村庄环境整治好”。这是检察官们首先想到的一件事。他们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带着锄镐、扫帚和运渣车,逐个村落开展大扫除。院里还筹资10多万元,为村民建起了垃圾池和公共厕所,清理了房前屋后的臭水沟,村庄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整洁的居住环境,能让人心情愉悦。但老百姓心中真正想什么、盼什么,这些都让每一个检察官牵挂在心。他们按照院党组关于“加强群众工作,打通执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的统一要求,积极同群众进行沟通和联系,不少干警一有时间,就进农家小院,到田间地头,访民情、问民需、化民怨、解民难。检察长商林也经常到联系点去走一走、看一看,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每半年时间就要到农家小院去住上一宿,同农民朋友拉拉家常、叙叙旧。今年初夏的一个晚上,他再一次住进了村民汪子军家。
汪家有一栋漂亮的“小洋楼”,楼前的小院面积不大,被主人打理得干干净净。今年49岁的汪子军,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庄稼汉,夫妻二人种有4亩地,养了几十头猪,家里还有一台联合收割机,每年的收入超过了10万元。一见面,两人显得格外亲切,什么话都聊。晚饭过后,闻讯而来的乡亲们将汪家宽敞的客厅坐得满满当当,大伙的话匣子很快就打开了。
“检察院送来的法律宣传画册,我们全家都抢着看。”
“王艳娥跟高春荣的官司,法院判决了,双方都非常满意。”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有说家务小事的,有说国家大事的,但大家说得最多、意见最大的还是关于村里水泥路损毁严重的问题。原来,在团山村西边的河滩上,有两个采砂场。长期以来,严重超载的运砂车在村中川流不息,连接村组的一条近两公里长的水泥路被碾压得破烂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同时,由于过度开采,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安全。在这条河的下游,还曾经发生过洪水冲走采砂船的事件。
听了乡亲们的这些话,检察长彻夜难眠。从团山村回来后,他立即召集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研究,并组织专班对全县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问题开展专项调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加强有效监管和依法治理。在检察机关的建议和督促下,公安、国土、工商、水利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全县共取缔非法采砂点 20多个,行政处罚30多人,责成砂场老板对损坏的水泥路进行修复,团山村被压坏的水泥路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以修复的。
小小农家院,民情“信息站”,这里承载着百姓的冷暖,也牵动着每一个检察干警的心。常进农家院,检民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