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催生种粮大户

19.11.2014  14:14

  荆州区川店镇双店村2组科技示范户李祖元,现年50岁,2014年他承包耕地60亩,粮食总产达到10万斤,家庭收入8万元,沿着他辛勤劳作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位遵纪守法、勤劳务实的农民,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依靠科学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注重投入,选用粮种,打好粮食丰产基础
  
  近几年,李祖元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整合各项资源,围绕粮食生产先后投入资金15万元,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到目前为止,修建灌溉水塘12亩,购置收割机、耕整机、插秧机、手扶拖拉机等农用机械6台,连续几年,他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选择了适合本地生态区域种植的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的水稻、油菜品种。2014年选择新两优6号、油菜华油杂15号等,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单产
  
  一是积极参与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运用各项高产栽培技术。几年来,李祖元坚持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努力把自己的田块建成高产田。在小麦生产上采取优良高产品种,精量播种,测土施肥,适期播种,深沟高畦,综合防治病虫六项技术,以及水稻生产上的“三增四改”技术,确保粮食高产。2014年水稻平均单产达到750公斤。
  
  二是利用有机质提升技术改造低产田。从2011年开始,李祖元共投入资金1万元,采取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撒施腐熟剂等系列措施,改造低产粮田75亩,将水稻单产提高100公斤左右。
  
  三是贯彻植保综防理念,建立综防示范田。在水稻病虫防治上,李祖元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利用生态控虫和化学杀虫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防效。2014年为有效防治水稻螟虫和稻飞虱,他在田中架设2盏频振工黑光灯,同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收到良好的效果,仅此亩平增收70元左右,为指导农民防病治虫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农机农艺结合,提高了劳动效率
  
  在大面积承包耕地后,劳动力是困绕他的最大问题,为了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缓解劳动力矛盾,减少昂贵的人力投入,他把全程机械化作业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添置了大型耕整机、收割机、插秧机、油菜直播机等农业机械,将农田作业实行全程机械化,使劳动生产效率提高5倍以上,亩平节约开支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