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泰斗郑杭生病逝 确诊癌症后未间断工作
确诊癌症后没间断工作
(北京晨报)11月9日21时,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郑杭生教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9岁。郑杭生教授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奠基人、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创者。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已成立郑杭生治丧委员会,将于11月15日上午8点30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老先生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也没间断工作,还在带博士生、出差、开会、调研。
“嫁”给人大一辈子
昨日,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网站发布了讣告。据悉,郑杭生教授是浙江乐清人,1936年出生于杭州。自从1956年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求学后,他几乎没有离开过人大。他曾在访谈中称自己算是一辈子“嫁”给了人大。
1984年、1987年主持创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学系。在访谈中,他曾自述说:“对我来说,社会学真是白手起家,一步步建立了硕士点、博士点,进而建立了重点学科,并且在一级学科里排名全国第一。”
病后没间断工作
人大社会学院2013级博士生邵占鹏回忆说,他第一次见郑杭生教授时,还是武汉一名大一本科生。“老师是学科泰斗,我们从一开始学社会学,就知道他的名字,很多高校用的都是他主编的教材。”
谈起对郑教授的第一印象,邵占鹏说,老师可以深入浅出地把理论讲得非常清楚。“老师博学多识,他能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自己去看问题时,一些关键点是想不到的。”后来邵占鹏读研时,硕士生导师恰好就是郑杭生的学生,考博时,他在导师的推荐下,给郑教授发了邮件。“最终能读上郑老师的博士,我非常荣幸。没想到的是,老师这么快就走了,我们心里特别难受。”说到这里,邵占鹏的声音有些哽咽。
让邵占鹏心痛的是,郑杭生教授在7月份检查出患癌症时,并没有告诉大家。此后的近4个月里,他仍然没有间断工作。“这期间,我们还去珠海等地出差、开会、调研。老师可能知道这种病很难治愈,他不希望余生在医院度过,而是选择继续从事喜欢的工作。”
设基金会资助学生
记者查询发现一个名为“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的网站。邵占鹏称,基金会无偿资助学生做研究,全国学生可以申请项目并做项目论证,基金会学术委员会评审并通过后,硕士可得到1.5万元研究资助,博士可得到2.5万元的资助。“基金会的经费是郑老师通过其影响力募捐到的,基金会无偿资助学生做研究,对学科未来的发展很有利。”(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