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不文明别成“道德鸡汤”
堂吉伟德(四川 职员)
国庆期间,句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特地举办了风车节,工作人员加工了4万只五彩塑料风车,放在各个景点。然而,让景区管委会没有想到的是,一些游客居然把这些风车当成了旅游纪念品。仅仅4天时间,4万只风车几乎损毁殆尽。记者在句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看到,树丛中随处可见散架的风车。(10月7日《扬子晚报》)
这样的场景和“伤痕”,在各大景区早已司空见惯,当“到此一游”漂洋过海“现了洋相”之后,在国内自然是方兴未艾。虽然不能说每个人都有在景区刻画的冲动,有暴殄天物的兴致,不过对于别人“留下墨宝”,早已变得不再敏感,并默认这种行为的存在。可以说,“不刻白不刻”的心态,绝不是“一个人的表现”,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群体。
这种现象近年被称为“中国式”,表面上都是文明素养出现了问题,实质上却是社会规则失去了效用,公众对规则缺乏基本的敬畏,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秩序混乱,各种非文明行为就成了不遵守规则的直接表现。很多人并非不知道刻字的破坏后果,但强烈的占有欲和规则失灵,两相结合就导致了其对自身行为的放纵。很多时候,你遵守规则并不代表别人遵守,若不遵守规则不但不会受到惩罚,反倒会获得好处,“不拿白不拿”就会成为普遍行为导向。
我们常说“底线失守”,这个底线要么是道德,要么是法律,都统称之为社会规则。人们对规则失去敬畏,不再视规则为行为规范,就会导致规则失灵。究其原因,就在于“例外条款”太多,而导致社会丧失了最基本的公平。
时下有两种现象,一是不利于自己的,就拿“国际惯例”开脱,二是有利于自己的,则拿“中国特色”作解。有人在景区随地小便,于是有人指出,外国友人也有这样的行为,于是自己便心安理得。官员腐败堕落了,理应依法受到惩处,结果却因为“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法外施恩就形成了事实上的放纵,与国外“拿公务卡刷了两瓶酒被视为贪污”相比,规则的刚性与严苛,可以说是差异明显。
当规则从制定到执行都漏洞百出,必然导致各种乱象横生,甚至“相互比坏”,那么对于“到此一游”和“顺走陶瓷雕像”的行为,就不能仅作“太不文明”的矫情,其解决方法显然也不能凭一碗温软的“心灵鸡汤”。
(实习编辑:李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