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汉江加厚长江支撑带
生态汉江加厚长江支撑带
——汉江流域集中了湖北约42%的人口和生产总值,亟待纳入长江经济带总体规划
湖北日报讯 记者廖志慧 雷闯
汉江,长江第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长达871公里。
从“两圈一带”到“两圈两带”,对湖北而言,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具有关系全局的战略意义。
将汉江生态经济带融入长江经济带中,可以加宽新支撑带的厚度,丰富新支撑带的形式,完善新支撑带的功能,加快汉江流域及江汉平原的振兴和崛起,为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发挥第一支流作用,为支撑带添厚度
在长江与陇海兰新线两条国土开发主轴之间,南北相距近千公里,汉江是其中唯一的东西向经济走廊。
古老的汉江,曾是中国经济的主脉。湖北汉江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1000多年前,南方地区的物产通过汉江,源源不断地向北方、向西方输送;古代天子巡视江南,也多在汉江乘船下长江。
如今,国家规划长江经济带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汉江重新焕发青春。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占到湖北省的42%左右,粮食总产量占到全省的50%以上。
汉江古城襄阳,去年企业投资总额超过省会武汉,跃居全省首位。
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认为,将汉江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能发挥“第一支流”的特殊作用。湖北,期待在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中有大作为。
高等级航道圈,串起江汉城市群
襄阳汉江段,崔家营航电枢纽,如巨龙横卧。
过去,崔家营至丹江口航道险滩众多,通航船舶吨位仅有300至500吨。崔家营枢纽建成后,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
然而,截至去年底,崔家营枢纽累计通航船舶2.5万余艘,过闸总吨位450多万吨,平均过闸船舶吨位仅为180吨。
航道通,才能航运畅。打通襄阳“断头”航道,必须畅通上下游。
在汉江襄城卧龙镇江段,将开建新集水电站。该电站建成后,将与王甫洲、崔家营等枢纽一起,形成汉江襄阳段梯级开发格局,航道等级将由四级提升至三级,为武汉至丹江口通航千吨级船舶打下基础。
5月底,引江济汉干渠充水,江汉运河不久将投入使用。江汉运河通航后,长江和汉江之间的航运距离将缩短至60多公里,只相当于原来水路的六分之一。江汉运河上,已架起55座桥梁,密度之高,堪称全国之最。运河两侧,将新建一批港口,沿线的江汉平原腹地,将迎来城镇化新机遇。
围绕着武汉、荆州、潜江这片新生的“江汉三角洲”,连通长江、汉江沿线城市,一条总里程达810公里的高等级航道圈呼之欲出,串起江汉颗颗明珠。
呵护一江清水,坚守生态防线
南水北调,输水在即,汉江中下游面临更大的生态压力。
丹江口下游,襄阳市双沟镇,摆渡的刘东国师傅总是警惕地盯着河水,担心再次看到“酱油河”。
汉江重要支流——白河,从双沟镇蜿蜒而过。2006年以前,由于上游河南新野县小造纸、小化工厂大量排污,白河变成了酱油色的“黑河”。几经协调,多方整治,上下游共同努力,一批小造纸厂、化工厂关停,白河水质逐渐好转。
襄阳退休教师李老师的记录本上,清楚记载着白河水质的变化。他说,白河的水明显变清了,有时候稍显混浊,那是上游挖沙船造成的。
谁拯救了白河?是渴望碧水蓝天的沿江居民,是真诚携手治水的跨区政府,是流域共治的美好愿景。
经过十多年摸索,白河水质监测走上了科学化、常态化轨道。河南新野的环保人员每个月都要取几次河水抽检水质。湖北省环保厅投资建设的白河水质自动检测站已于去年底试运行,24小时自动检测数据同步传送,确保环境污染事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置。“汉江生态经济带一旦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望构建全流域协调机制,破解水污染跨省协调难题。”襄阳市发改委研究中心李地宝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