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湖北日报》第9版:一头牛牵出的循环经济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郭习松 通讯员 刘学华 严明松
22日,记者慕名来到沙洋县高阳镇垢冢村。只见在名为“盛禾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门口,挂着8个合作社的牌子。而这8块牌子,竟然都是因牛而起。
垢冢村是沙洋有名的养牛村,全村养牛户达70%。然而牛粪多了,却成了当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一到夏天,就难闻得很。”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6年开始,村委会有意识地引导村民利用牛粪种蘑菇。然而,种植分散水平参差,菇子卖相差、价格低,老百姓积极性不高。
瞅准其中的商机和百姓需求,县供销社果断出手400多万元,将村里的种菇基地全部流转过来,原地重建了50个现代化的封闭式菇棚,并以每个5000元的价格返租给当地村民和愿意前来创业者。
封闭式的菇棚远看很像粮仓,每个500平方米,内架设有复式菇床9个。“我们通过五统一分的模式,即统一原材料、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以每个5000元的价格分包生产。”供销社主任刘占清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从蘑菇之乡福建漳州学来的种植方法,每个菇棚每季可种出1.5万公斤左右的双头菇和草菇,除开人工和原料投入,纯收入五六万元没问题。
菇子种得好,菇床的下脚料也没浪费。刘占清和他的社员通过继续流转,先后建起30多亩的花木基地、40多亩的葡萄园和近百亩的特色鱼池。为解决草料不足,他们还从邻村流转了500亩田地种植水稻。
如今,“稻草养牛→牛粪种菇→废料种花木葡萄、养鱼”的零污染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当地一大亮点。为方便管理,去年,产业园依托食用菌和养牛两大核心专业合作社,整编由其衍生的花木、小龙虾、农机等6家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了一个“沙洋县联胜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寓意为‘联合一起,走向胜利’,”刘占清介绍,目前,该社已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列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由联社合股投资的食用菌加工厂也将于10月正式开工,届时整个产业园一年产值又将增加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