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湖长登台讲述护湖故事 愿做“草根环保”搭台者

22.03.2015  11:15

市民湖长”柯志强昨日登上市民大讲堂讲述爱湖护湖故事

(长江日报 记者刘斌摄)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昨日,由长江日报、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第64期,邀请“市民湖长”柯志强登台讲述爱湖护湖的感人故事。

5年8万公里,追寻绿色梦想

2003年至2008年,柯志强自费发起“绿色环保万里行”环保公益活动,走遍全国,行程8万多公里。他被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为“柯大侠”。

一路上风雨兼程,翻山越岭,泥石流、塌方、戈壁滩、沙尘暴都阻挡不了我追寻绿色梦想的脚步。”昨日,41岁的柯志强动情讲述“江湖往事”:一路上共拍摄环保图片5000多张,在100多所学校展出过环保图片,演讲达百余场。

全国各地环保局纷纷在他的“绿色环保万里行”地图盖上见证印章。2008年7月,“绿色环保万里行”活动抵达首都北京,将一幅盖满全国各地环保部门见证印章的中国地图,以及沿途收集的相关环境资料交给环保部,成为珍贵的民间环保记录。

志愿者乔装购房者

获取开发商违法证据

2010年9月,柯志强带领环保志愿者在巡湖时发现,塔子湖正面临开发商楼盘“最后的合围”。当时,围墙、铁栏阻挡外界市民亲近湖泊,楼盘的保安也不让志愿者进入,公共的湖泊资源成了开发商的后花园。

急中生智,部分志愿者乔装打扮成买房客户,并联合媒体记者进入开发商的售楼部,终于获取了侵占湖泊的有力证据。志愿者的调查在长江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陆续曝光,“塔子湖成私湖”引发广泛关注,开发商不得不妥协,同意归还5条公共通道,还湖于民。

在“爱我百湖”行动中,柯志强有一次带领志愿者巡查东湖水域。船行至半侧山处,发现有个大排污口,犹如瀑布般的污水正喷涌而出。巡查船靠近排污口,志愿者用长尺一量,排污口的宽度足足有2.5米。

志愿者的调查经长江日报曝光,在有关部门强力行动下,半侧山截污设施正式通电运转,污水不再直流东湖,一举解决了搁置2年的“老大难”问题。

愿成为民间环保事业搭台者

12年来,柯志强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先后开展了“行走江湖”、“爱我百湖”、“东湖排污口大调查”、“汉江(武汉段)排污口大调查”、“湖景房大调查”、“保卫府河大调查”等一系列江河湖泊水资源保护行动,带动上万名社会公众、志愿者参加了湖泊保护活动。

连续6次“武汉市环保大使”、2011年“全国水环保公益人物奖”、2013年“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2014年“中国最佳公益精神奖”……柯志强获得了一系列与环保公益相关的荣誉。

有人说,10多年自费做环保,“柯大侠”是不是有点傻?

因为我心中有一个环保梦想。”柯志强说,在这样一个时代,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人们追求自我的东西太多,但社会更需要“草根”型的民间环保事业平台,自己愿意做这样一个搭台者。“每当看到支持者发来‘大拇指’表情的网络留言或手机短信,一股强大的动力就油然而生。

(记者周韧余坦坦罗斌)

现场

听众连说“后悔”:

读大学时应参与护湖行动

听了“柯大侠”的护湖故事,已在市湖泊保护部门工作的周先生连说“后悔”。

12年前,小周是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经常和同学在南湖边打球。当时,湖边没有护栏,有时球掉到水里,还会跳进湖里去捞上来。

当时,南湖的湖水已微微有些臭味,但小周和同学们并没有在意。今年32岁的周先生说,很后悔当时没有像柯大侠那样,对湖泊的污染进行反思、总结,并付诸环保行动,现在作为湖泊保护系统的一员,更应该把武汉的湖泊保护好。

专家型志愿者:

为专业人员如何做公益支招

刘康福是一位环保志愿者,他的本职工作是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作为一名专家型志愿者,如何发挥与一般志愿者不一样的作用?昨日在市民大讲堂上,刘康福现身说法,向有志于环保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三点建议:创新活动方式,通过讲座、教学、观鸟、骑行、登山等多种方式,传播湖泊保护理念;从志愿者、学校、社区、企业等多种场所,扩展科普范围;从水生植物辨识、水鸟欣赏、水质基本检测等多个角度,深化巡湖专业内涵。

执法队员:

全社会应该共同保护湖泊

昨日在市民大讲堂上,市湖泊管理局执法管理一队队员程仲义说,护湖不仅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共同保护湖泊,各级政府要担起自己的责任。

作为湖泊保护一线的执法队员,如何面对猖狂的填湖行为?“你敢违法填,我就敢舍命护!”程仲义说。

早在2002年我市就已出台《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有丰富执法经验的程仲义建议:为每个湖泊确定一个责任人,哪个湖出事,找责任人就行了。建议很快被采纳,同事都说是程仲义首创了“湖长制”。

责编:刘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