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白起渠:让水情教育“活”起来
(朱宏)题记:“历史文化是基地的灵魂、绿色发展是基地的底蕴、民众欢喜是基地的核心”,湖北省白起渠水情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突出基地个性,避免“千景一面”,主打“白起水文化”历史品牌,将优秀历史文化融入绿色发展、景区建设和水情教育之中,让白起渠2297年历史成为教育主线,动态展现水文化、水文明、水历史,不仅让教育动起来,更让教育活起来。
碧水悠悠 青山依旧
夏日的白起渠水情教育基地可谓水域宽广,碧波荡漾;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工程宏伟,景观独特;文化丰富,底蕴深厚。“天然氧吧、世外桃源”之美誉已成为人们对基地最高评价。
白起渠水情教育基地创建之初,就充分利用自身“水系水网”、“山川湖泊”的自然优势,呈带状分布,横跨南漳、宜城两县(市)。以渠系水源地——三道河水库的中心自然风景区(景区范围840平方公里,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8.2公里,中心景区面积47.96平方公里,水面666公顷)和全长49.3公里白起渠(又名长渠、荩忱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距今已有2297年历史。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国鄢城(即别都楚皇城,今宜城市郑集镇地域)时,在蛮河武安镇立碣壅水、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至今仍灌溉着南漳县和宜城市30.3万亩良田。其创建时间比四川都江堰早23年,比关中地区的郑国渠早33年,比广西灵渠早65年。《中国水利之最》将其称为“华夏第一渠”)为水情教育载体。
自2017年5月挂牌省级水情教育基地以来,坚持“水利基础工程设施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一致,坚持山水资源开发与水情科普教育有机统一”的建设理念,应景施教,多措并举,让水情教育活起来已成为基地的教育特色,让观众有机互动成为教育的常态。全力做好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水情教育互补双赢这篇大文章。
整合资源 格局初现
基地自成立以来,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对所属的三道河水镜湖旅游进行了科学规划,期间多次邀请省、部专家对水利工程、景观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情教育进行咨询论证,制订了《三道河水镜湖风景区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规划》,规划方案尊重原有水系自然条件,着力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建设“精品”工程,不搞大挖大建,实现小河常流,湖水常清,确立了“两大主题,三条热线,百里绿道”的“哑铃式”空间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山水生态旅游和文化科普旅游为主题,开发三国文化旅游热线、楚文化旅游热线和自然生态旅游热线,49.3公里长的百里白起渠绿色长廊等各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水利旅游度假区,以此着力构建亲水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水情教育四大品牌。通过造景、造势,使基地成为老年人怡情养生的福地、中年人休闲娱乐的胜地、青年人享受自然的宝地、小朋友知水识水的乐土。
七大专区 灵动教育
为使基地天蓝水清,文化渊源流长,白起渠水情教育基地突出“七大专区”,力求建设成为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的水情教育聚集区、人文历史再现区、自然生态度假区、绿色发展展示区。
为此基地紧紧依托现有资源,挖掘整理悠久文化和现有场所展所,积极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水文化宣传和水情教育。现已形成“爱水区——三道河水镜湖风景区,保水区——三道河水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知水区——白起渠渠首文化园,护水区——白起渠绿色生态廊道,节水区——湖北省白起渠重点灌溉试验站,亲水区——鲤鱼湖湿地公园,思水区——楚皇城遗址陈列馆”等在内的七大专题展示区。
“七大专区”以白起渠2297年历史为主线,让观众随着时光的步伐,认知先秦时代的一场水攻,让楚国曾经的辉煌被淹没在尘埃里;通过渠首文化园碑刻、诗歌的展示,让人们了解灌溉文明的庐山真面;通过白起渠绿色生态廊道的“春花、夏阴、秋实、冬绿”,让绿色发展有一个表现的载体;通过重点灌溉试验站,让观众对“知水、节水、护水、亲水”有了清晰的认识……时间就是主线,专区就是载体,让大家不知不觉走进水文化、感知水历史,感悟“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丰富内涵。
目前,基地以亲水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水情教育为一体的点、线、面全覆盖水情教育格局已初具规模。多角度、全方位传播和展示用水、知水、节水、爱水、护水、治水方式与理念深入人心。让水文明活起来、让水情教育动起来,充分发挥水利风景区的水情教育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持续。观众在基地不仅领略到不同的水景效果愉悦身心,又潜移默化接受水情教育领悟“水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