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报道:湖北生物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水花生,学名空心莲子草,1930年传入中国,1950年传入湖北,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2004年以来,湖北洪湖、梁子湖、沉湖、荆江、长江流域、四湖流域、三峡库区等多处水域告急,水花生大面积扩散泛滥,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渔业生产和水域生态环境。
确定生物防治技术路线。水花生叶甲是水花生的专一食性天敌物种,成虫和幼虫专门取食水花生。1986年5月,我国首次引进了水花生叶甲进行隔离检疫,随后完成了水花生叶甲的安全性评价,认为其可在我国安全利用,控制效率达到85%以上。2009年,洪湖爆发水花生应急事件,农业部快速反应,联合中国农科院环发所、湖北省农业厅,组成专家调查组赴实地调研,综合考虑保护洪湖水域水质和治理成本等因素,最终确定引进生物天敌水花生叶甲,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的技术路线。当年9月,农业部科教司在洪湖举办了“水花生现场灭除活动”,首次引入水花生叶甲3万多头,在湖北省洪湖释放,不到三个月时间基本控制了洪湖水花生蔓延泛滥的现象。
科技助推水花生防治。水花生叶甲属亚热带物种,其虫卵及幼虫在环境温度低于4℃下生存率大大下降,湖北省冬季温度过低,以前投放的水花生叶甲及其虫卵无法正常越冬,来年天敌虫源基数大幅降低。2011~2012年间,水花生陆续在湖北洪湖、梁子湖等水域再次爆发灾害事件。如何借助科技力量,帮助水花生叶甲常年生活在“春天”,成为部省市县四级农业环保系统技术人员的“难题”。2010年11月,为了探索水花生叶甲在湖北省越冬繁衍技术,形成稳定的水花生天敌种群,在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的指导下,湖北省联合中国农科院,在湖北省咸安区建立了第一个水花生叶甲越冬繁育基地,该项措施获得了成功,水花生叶甲越冬存活率大大提高;2012年,为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成果,构建湖北水域水花生等外来入侵水生物种生物防治体系,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农业部统一部署安排专项资金,中国农科院环发所提供技术支撑,湖北省农业环保系统密切合作,在6个县市建设了9个水花生叶甲越冬繁育基地,并在咸宁举办水花生等外来入侵水生物种现场灭除活动。经过近2年的示范推广,水花生生物防治技术在各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地方农技人员和当地农民群众誉为“投资小、见效好、来得快、可长久”的实用型技术。截至目前,湖北省共建设水花生防治示范基地10个,面积2045亩,核心防治面积30多万亩,辐射防治面积可达100万亩;各基地开展技术培训28场1800人次,编印发放水花生综合防治技术手册5万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