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夏粮“十一连增”——高位爬坡的背后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张劲
夏粮丰收,粮仓满囤。
总产101.12亿斤,增产9200万斤!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喜悦!
在“十连增”的特殊高点上,今年我省夏粮“高位爬坡”再夺丰收,实属不易。“十一连增”的背后,是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
行政推动
——冬闲田披上绿装
去年秋冬播前,省政府出台生产指导意见,稳定扩大秋冬播面积,夯实夏粮夏油生产基础。省政府还组织7个厅(委、办)赴各市(州)督导检查。
去年9月至11月,省农业厅组成工作组多次到联系点开展工作,帮助县市州制定秋冬播规划,以重点乡镇、重点区域、重点线路为重点,大力压减冬闲田。
宜栽则栽、宜播则播,种满种足,各地农田过冬披上件件“绿毯”。粮食大市襄阳大力压减冬闲田,夏粮面积585.98万亩,比去年增4.5万亩,依靠面积扩大增产夏粮0.36亿斤。
资金注入
——真金白银暖农心
“今年蚜虫特别厉害,多亏了农业部门倡导的‘一喷三防’,和去年相比还略有增产。”潜江市熊口农场麦农王传明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省农业厅种植业处介绍,我省将中央财政安排的小麦“一喷三防”的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县,投入资金8425万元,实施面积1685万亩。
国家提前发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0.06元,稳定了农民收入预期。
整合项目资金增投入。今年,全省从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中拿出1300万元开展小麦机条播,推进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
全省投入秋冬播资金过亿元,为夏季粮油增产丰收奠定了物质基础。
科技给力
——增产增效好轻松
全省各地加大高产创建推进力度,带动主推品种、轻简栽培、化学除草、药剂拌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应用推广。
为提高科技到户到田率,省农业厅统筹利用四级科技展示培训平台,培训农民4000万人次以上;举办“田间课堂”,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全省小麦单产每亩比去年增加了8.7斤。
防灾及时有效,减灾增产效果显著。播种期,湖北大部地区偏旱,我省采取人工降雨、提水浇苗等措施,确保壮苗越冬。由于防控及时、措施得力,夏粮夏油生物灾害损失率在5%以内。
创新机制
——新型主体耕沃野
“规模化种植节本增效,种粮还是有利可图。”连续几年尝到种粮甜头后,随县均川镇种粮大户张家刚将种植规模扩大到4000多亩。
他家的小麦单产突破800斤,价格又好,利润可观。今年,张家刚又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粮食烘干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型农机具5台套。
全省各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单、促流转,带动冬闲田和荒地荒滩的连片开发。
红安县对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农户每亩奖励30元;襄阳市投入1.87亿元,专项支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实行奖励政策。
新型经营主体耕耘沃野,土地流转迸发生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