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万元田”的蝴蝶效应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马爱林
“香稻嘉鱼”生态种养模式,一石激起千层浪。
钟祥推广面积迅速达到万亩,并向附近的沙洋、京山、掇刀等地辐射。
不仅仅是因为其每亩上万元的高效益。
种田农民多了,市场主体壮大了,土地流转加速了,“香稻嘉鱼”产生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湖北祥隆水产专业合作社借力“香稻嘉鱼”,聚集1500多户,组建合作联社,集养殖、运输、储藏、加工、批零兼营为一体,成为全省水产行业合作社领军代表,今年又计划流转稻田2000亩,投资2000万元壮大“香稻嘉鱼”。
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实地调研后认为:“香稻嘉鱼模式实现了水稻和水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拓展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空间,适合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这一模式聚集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有利于新型市场主体壮大,有利于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今年4月10日,副省长梁惠玲到钟祥旧口“香稻嘉鱼”示范基地调研后指出,该模式是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非常好的道路,要求农业部门做好推广和服务。“我省推广香稻嘉鱼,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前景广阔。”李胜强毫不含糊地说。
我省有水稻面积2900万亩,其中适合稻田养殖的面积近1000万亩,假如推广500万亩,则可提供50亿斤有机稻谷,可增加近100万吨优质水产品,可为农民增收450亿元。
稻田综合种养在我省发展较早,技术较为成熟。2010年,我省就承担了农业部稻鱼藕合种养技术研究项目。
然而,高效益背后并非没有门槛。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达文说,“香稻嘉鱼”每亩前期投入达8000元左右,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对自然条件也有要求,水源充足,土地平整,面积最少要达到连片50亩。
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鼓励国企、民企等资本进军“香稻嘉鱼”,一方面希望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开挖好的、集中连片的稻田,适当给予补助,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并将“香稻嘉鱼”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培养一批既会种稻又会养鱼的复合型农民科技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