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里,中风是好像只有在寒冷的冬季才会高发。事实上,温度在20℃至24℃之间时,脑梗塞发病率低,温度不管是往低或往高走,脑梗塞发病率都增高。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所以夏季也要谨防中风的发生。特别是我省“高温”一般伴随“高湿”,这种气候容易使人体微循环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机体出汗散热、丧失水分;另外,夏天容易吃到不洁食品而致腹泻,因此极易造成血液浓缩、血流瘀滞,血黏增高、启动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在气温大幅升高之前,先到医院做个体检,如果发现血管壁有斑块、变狭窄了,要引起重视,应早作处理。轻则用药(调脂、抗血小板、降压),重则要做“血管支架”。针对高危人群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好血压,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的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其次,夏季不宜在室内外长时间逗留,避免频繁进出温差太大的场所,还应及时补充水分,保证睡眠,脾气、心态、情绪的稳定。
一旦发病,第一时间送到有溶栓经验的医院进行急症溶栓。时间窗在起病后6小时之内,越早越好。超过6小时则失去溶栓机会。其间千万不能坐等、毫无理由地拿别人的降压药吃。头晕的人立即让其平卧。在急性期、超早期,缺血性中风占80%,治疗方法就是溶栓治疗。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错过了6个小时,那么48小时之内要进行抗血小板的药物治疗,然后还要做一些辅助治疗。这两种治疗是最规范的。
(来源:《湖北日报》2014年6月8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