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丰:产业扶贫“鼓腰包”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3日电 (周方奎)“今年栽烟卖了12万多!”“栽烤烟硬是不出远门,自己当老板赚钱过日子的好门路!”12月1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邓家坪村1组烟农覃兴建、王美珍夫妇在烟田清理烟田杂物,筹备明年生产的时候,又情不自禁地打开话匣子,兴高采烈地念起了种烟脱贫致富的那本经,鼓起劲头发展烟叶生产。
覃兴建、王美珍夫妇是唐崖镇邓家坪村1组的基本烟农。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上有老年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抚育,夫妇俩眼巴巴地看着邻里乡亲纷纷结伴同行挤上南下的列车,到外面打工挣钱,留守坚持被“逼”上种植烤烟的道路。
夫妇俩勤劳好学,不久就掌握了生产技术,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种烟能手。他家常年把烤烟种植面积保持在20多亩、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依靠种植烟叶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成为了留守村民脱贫致富的典型。
邓家坪村土地、气候条件适宜优质烤烟生长,曾经是湖北省全国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基地,所产烟叶以“颜值”高、内质好闻名业内。
然而因为受土地限制,邓家坪1组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责任田”里种烟,种植面积小且分散,烟叶收入只能开支家庭消费难以支撑致富小康的愿景。受南下打工潮的诱惑,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家境渐有起色。被迫留守在家的村民,没有成规模的当家产业支撑,日子过得闲散简朴。
“邓家坪1组共31户村民,26户依靠打工收入走出了深陷的泥潭,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邓家坪村支部书记徐柏安心了有本明白账:“可不能让留守在家的5户村民,有1户生活在贫困中!”
要让他们脱贫致富谈何容易,当地政府曾经尝试支持他们发展种、养殖业增收的效果都不明显,村民一直在脱贫线上徘徊。
当咸丰县烟叶分公司到该村动员村民以烟叶产业开展精准扶贫项目时,唐崖镇政府如获至宝,及时启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鼓励村民租地种烟,稳定种植规模,把烟叶作为1组留守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来发展。
不甘贫困的村民在地方政府、烟草部门的组织、指导下,毫不犹豫地拿定了种植烟叶增收,尽快脱离贫困生活的主意,纷纷租赁土地种烟。
村民们看到了种烟脱贫致富的希望,落后的生产条件无疑成为了制约他们种烟致富的“绊脚石”。
2011年,唐崖镇政府争取投入资金,硬化了5公里贯穿邓家坪1组道路。投入资金修建了4条共4公里长的烟田路、到户路,让村民出行、生产更为便捷,步入了发展烟叶产业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县烟叶分公司抓住行业实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机遇,自2005年起持续发力,在铺设11公里处水管,修建11口水池,将“大洞河”水引入水池,终结了村民祖祖辈辈靠天用水的历史,摆脱了移栽、旺长、圆顶需水时期“卡脖子”旱对烟叶生长的影响。修建大卧密集型节能烤房,帮助烟农提高烟叶烤制质量。
生产条件的改善,鼓足了该组留守村民发展烟叶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职业烟农。
如今,邓家坪村1组留守村民依靠种植烟叶鼓起了“腰包”,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日子。今年,5户村民种植烟叶100多亩,卖烟收入535000多元,户均超过10万元。
“这些年,我家每年都栽25亩地的烤烟,10几万块钱的收入一分都不少!”王美珍掐指谈起致富经,“从栽烤烟那年起,7、8月份的时候,我想吃嫩苞谷都是到别户去要。”
种烟致富,修建“洋房”、添置高档家具,过上富裕生活的华春安心里乐滋滋的:“今年栽20几亩烤烟,卖了12万多……!”
6年前开始种烟,年收入早过10万元的向炳权深有感触:“栽烤烟我们选对路哒!”
“烤烟硬是 ‘摇钱树’! 我家明年还栽25亩烤烟……”覃兴建心里有说不完的话。
“哈哈,坚持栽烟日子肯定越来越好过!”开心的笑容总是洋溢在王美珍脸上。
初冬时节,心里热乎乎的邓家坪村1组的留守村民们信心满怀进入烟田,变冬闲为冬忙,掀起了备战明年烟叶生产热潮……(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