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军民联防水旱灾害的亮点

03.06.2014  20:13

(孙又欣 李哲)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和南北气候交流带,极易遭受锋面雨的袭击,发达的水系、降雨时空的不均,形成易涝易旱的特殊省情,始终面临着水旱灾害的双重威胁和双重压力,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防汛抗灾作为天大的事来抓,形成了军民联防共御水旱灾害的优良传统,逐步构建起军民联防体制机制,确保了防洪安全、抗旱用水安全。 

铸就军民联防钢铁长城 

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历史。新中国建立以来,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部队的支持,夺取防汛抗旱斗争的胜利,也离不开部队的支持。在湖北历年的抗洪斗争中,部队广大官兵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光辉形象。 

1952年动工兴建的荆江分洪工程,是湖北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声号令,30万大军云集,其中部队投入建设的兵力多达10万人,保证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创造出新中国第一个工程建设的奇迹,并经受了1954年世纪性最大洪水的考验,三次分洪量高达122.6亿立方米,使沙市水位降低0.4米至0.96米,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荆江大堤安全、大武汉安全、京广大动脉的安全,创造了长江防洪史上处理超额洪水的奇迹。 

在湖北抗御1998年大洪水中,军民联防、警民联防更是构筑了钢铁长城,谱写出抗洪壮丽画卷。在八次洪峰步步紧逼的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日夜兼程驰援,10万多部队、武警官兵投入抗洪抢险,成为渡江战役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兵力调动。在抗洪抢险中,部队、武警官兵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承担了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部队的同志,哪里有他们,哪里就有安全,充分发挥了抗洪抢险突击队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抢筑1147公里挡水子堤,抢护540处重大和溃口性险情,牌洲湾、孟溪大垸群众撤离,荆江分洪区32万人的大转移中,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再现中流砥柱的风采。 

2011年,湖北发生极值性的跨季大旱,时间长达220多天,有71个县市的雨量为有气象纪录60年来同期最少,占县市总数的69%,其中武汉市为有纪录131年以来最少。在抗大旱中,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分别下发了做好支援地方抗旱救援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支援地方抗大旱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实战中,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随时掌握情况,加密与省防办和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以旱情为令。省军区常委带队分赴重旱的黄冈、孝感等8市,靠前指挥,部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抗旱救援工作。在力量调配上,部队、武警的遂行任务,做到了想旱区之所想,急旱区之所急,拦河筑坝、疏通渠道、组织送水、浇灌农田、维修机具,成为旱区抗旱攻坚的重要力量。 

人民子弟兵、武警官兵的防汛抗旱功绩,难以尽数,其功勋已经永远镌刻在湖北人民的心中。军民联防、警民联防成为我省战胜水旱灾害的重要法宝。 

建立和完善四对接机制 

面对复杂多变的水旱形势,之所以能够铸就军民联防的钢铁长城,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军民联防、警民联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军民联防、警民联防工作机制。 

组织责任对接。在组织构架上。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政委、指挥长分别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副指挥长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省军区司令员、武警湖北总队长等领导担任,部队、武警主要首长直接参与全省防汛抗旱指挥工作,建立起了党政军联合指挥的组织体制,为战胜历次洪水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责任落实上。省委、省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省军区司令员、武警湖北总队长均发表重要讲话,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防汛抗旱的目标任务,责任措施,具体安排部署军队、武警参与地方抗洪抢险的工作,保证军地目标任务、责任措施的对接。 

应急预案对接。我省按照国家和省防洪法规,以及《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与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建立军地联动机制。实施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制度以来,与我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相对接,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编制了《防汛抢险方案》,通过军地预案制度,建立了应急处置洪水突发事件协调联动机制,保证了军地联动更为有序、更为快捷、更为有效。在具体实施中,省防指将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随时向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通报雨情水势洪灾等信息,以保证部队、武警全过程掌握信息。当出现紧急情况或启动应急响应时,省防指在加密信息沟通的同时,还邀请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负责人参加会商,共同分析形势,共谋应对之策,共商具体方案,保证了军地聚合人力物力财力应急资源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在需要动用部队、武警参加抗洪抢险时,省防指均按规范向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请示,保证了军地联动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防汛队伍对接。在队伍构架方面。省军区作训处一位负责同志出任省防汛机动抢险总队副总队长,32旅组建救援分队,组成了我省军地抢险骨干力量。在抢险演练方面。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和各军分区、人武部门、武警支队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及时派出业务骨干,指导地方群防专防队伍,开展抢险冲锋舟、橡皮机动舟的驾驶、维修,以及水上救援、实战演练。通过抢险演练对接,提升了军地、警民抢险队伍实战能力。在专业抢险队伍方面。根据国家规定,2014年开始武警水电部队专职于抗洪抢险,其三总队七支队已迁驻武汉,省防指与他们确定了信息共享、队伍联动的制度,并联合开展了运送物资设备、联合演练,合作良好。 

后勤保障对接。凡动用部队、武警官兵时,省防指和当地防指都要专门下发文件,具体安排军地后勤保障对接工作。在工作专班上,要求确定一名领导牵头,组成后勤保障专班,抽调精干同志,组成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联系、衔接军地联防的后勤保障工作。在爱惜兵力上,明确部队、武警官兵主要承担急难险重攻坚任务,对参战官兵都要配齐救生衣或其他救生设施,确保参战人员。在物资保障上,由专班具体负责后勤保障,切实解决参战官兵日常生活必须的食品供应,提供抗洪救灾、抗旱减灾必须的汽柴油等物资;凡有部队、武警参加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的地方,都要确立医疗专班、解决临时住所,确保防病治病和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后勤保障的对接,营造出了军民鱼水情深,同仇敌忾战胜水旱灾害的浓厚氛围。 

推进军地对接的具体措施 

湖北“四个军地对接”的做法,从组织领导指挥体制、应急管理中的预案预报预警响应运行机制、处置水旱灾害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军民联防后勤保障等四个方面,构筑了军民联防体系,行之有效,这是湖北多年来抗洪抢险的成功经验,省防指将继续完善军民联防、警民联防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做好防洪保安、抗旱减灾工作。 

学习部队抢险方案。部队、武警的应急抢险方案,在人员调派、车辆配备、器材跟进,都有明细规定,具体可操作。地方在修订完善应急抢险方案时,要予以借鉴和学习,保证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依案施策,快速反应,临危不乱,有序应对。 

加强联防队伍建设。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增多,群防队伍难组织的问题,继续依托人武部门,按照民兵建制,抓好一、二、三线群防队伍建设,防止因有的劳力外出打工,出现挂虚名的现象,确保一旦需要能调得出、冲得上、守得住、保安全。 

坚持信息共享。省防指将继续坚持以防汛抗旱简报、重要汛情专报、防汛抗旱值班信息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及时向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和武警水电某支队通报情况,使部队、武警能够全程、全面、及时了解我省雨情、汛情、灾情、工情,为军地联防决策指挥提供依据。 

完善联动机制。省防指将加强与省军区、武警总队的联系,在抓好军民、警民联防演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水旱预警、应急响应军地联动的具体措施,完善军民、警民联防协调机制。一旦部队、武警投入实战,同步跟进强力后勤保障,积极做好军民联防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