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声报道:粮食十一连增背后的湖北担当
在粮食生产的发展空间日益缩窄的局面下,作为中国粮仓之一,我省攻坚克难,实现粮食十一连增。请听【录音综述】粮食十一连增背后的湖北担当,由湖北之声记者李丽、通讯员钟平、张劲采写:
初冬暖阳下,襄州区张家集镇农民宋涛捂着刚刚卖完粮后鼓起来的荷包,咧开嘴笑了。年初,这个憨厚的老农冒险将周边抛荒的耕地流转过来种,7月下旬,襄阳几乎没下一场大雨,晴热高温炙烤着大地,玉米、水稻面临着减产绝收的危险。但是他没想到从上到下送来了抗灾物资和资金,不仅帮助打井抗旱,还提供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年底盘点收成时,宋涛告诉记者,他种的中稻亩产都在1230斤左右,比去年还增加了10斤左右:
【出录音】“陆陆续续打,一共60口井,孕穗期度过了,就能够保证产量。我们合作社种了6000亩地,今年旱情受损早玉米都有绝收的。有的干旱严重有的减产,我自己没有。”【录音止】
在今年粮食生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全省上万名农技人员奔波在田间地头,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价买粮”“虫口夺粮”等抗灾救灾措施一一落实。同时,大批的集成技术因此入户到田:8大类45项农业技术在田间得到转化、直通式气象服务帮助农民及时进行田间管理,“一增五改”等栽培新模式被推广开来。统计显示,今年粮食单产达到394.2公斤,比上年增产2.6公斤。能取得如此来之不易的成果,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认为:
【出录音】“虽然局部的旱灾和涝灾比较严重,但是由于整个抗灾救灾措施得力到位,特别是先进增产模式在全省粮食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所以今年粮食单产比上年增产2.6公斤。尤其从全省角度来讲,平衡增产。”【录音止】
如果说技术是粮食增产的助推器,那么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无疑是基础和保障。今年,中央和省继续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农业“四补贴”、粮油大县等惠农资金持续增加,粮食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一项项惠农政策和“单改双”、“调减棉花面积”等引导措施落实,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提高,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
【出录音】“粮食面积的稳定扩大,今年粮食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67.85万亩。奠定了今年粮食增产重要基础。”【录音止】
为了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省委省政府几次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经营制度等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省已有专业大户5.2万户,家庭农场4.3万户,农民合作社4.5万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316家,省农业厅副厅长涂胜华:
【出录音】“这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成长极大地提高了全省农村生产力水平,解决了有些地方由谁来种地的问题,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改变了农村面貌。”【录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