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声报道:农业转型的生动样本
【录音通讯】农业转型的生动样本
宜都,一个农业大市,因为农业的成功转型,补齐了短板,日前竟跻身成为全国百强县域经济县市。近日,记者对宜都农业转型进行了探访。来听湖北之声记者李丽、通讯员杜巍、孔剑采写的录音通讯:《农业转型的生动样本》
进入11月份,黄灿灿的橘子开始爬满枝头,漫山遍野的橘树将柑橘之乡——宜都市染成了金黄色。一个紧挨一个的橘园里,红花套镇南桥村村民们正趁着天晴采摘柑橘。【出现场采摘技术指导压混】在29岁的南桥村村民廖剑波带领下,村民们再也不担心柑橘卖不出去而烂掉。【出现场存储指导录音】 廖剑波先手把手教村民如何采摘,接着又示范如何才能储存好柑橘:
【出录音】“我们现在先把它储存起来,等到价格起来好卖一点。按照以前储存方法,每年估计损失4到5万斤,两三万块钱左右。所以就这一个很小的技巧给我们带来很明显的经济收入。”【录音止】
因为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去年,廖剑波承包的258亩桔园柑橘产量达到80万斤,纯收入20多万元。跟着廖剑波干的周边200多农户,也实现了年均增收3000多块。
廖剑波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开启了宜都农业转型大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及扶持办法等一系列农村人才培养规划、政策相继出台,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在宜都各个乡镇生根发芽,2013年179位,2014年计划培育955名。
农业转型,有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看科技能否应用到位。宜都市市长罗联峰:
【出录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牢牢抓住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和推广服务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录音止】
每年500万元奖励特色农业发展,100万元奖励农业科技成果……真金白银使宜都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开花,近几年,仅农业自主创新成果宜都就取得196项。
为了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10个乡镇组建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农技人员再无后顾之忧,科技队伍稳定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也得到了健全。按照以户带片,以点带面的方法,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也成了农业科技的受益者和传播者。红花套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江雪峰:
【出录音】“每个村配备一名农业技术员,中心技术员每人建10个重点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再联10个农户。全镇270人的柑桔技术服务队共网络7000多个农户,实现了镇域农技推广权覆盖。”【录音止】
牵住“劳动者素质和科技进步”这两个事关农业转型的牛鼻子,宜都市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了完美的转变。一组数据为证:全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实用技术到户到田率达到90%,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年达到62%。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清江野渔”、“宜红茶”等一批宜都造农产品叫响全国。预计今年宜都可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69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