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群众,为民服务

29.05.2014  03:02

        湖北法院网讯(作者  蔡蕾  郑容  编审  程勇)南漳县人民法院武安镇法庭位于武安镇千年古渠白起渠旁。蜿蜒流淌的渠水见证武安镇法庭十年如一日的基层奋战,记录着该庭法官维护群众利益的不懈追求。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由小案件看到了法官的大努力,就像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群众身边无小事”。

                                                  “圆圈”会议——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

        2014年,柴堰冲村委会决定,将村集体所有的板栗基地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发包给本村农户或外商。这种新型的发包方式与资金管理让该村村民难以接受,朴素的村民认为“肥水应当不流外人田”。经协商不成,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矛盾逐步升级。在收到消息后,武安镇法庭庭长梁方立刻赶到该村化解矛盾。看着现场闹轰轰的人群,听着杂乱无续的发言,为避免矛盾升级,梁方果断的采用了“圆圈会议”方式——几把凳子,几杯开水,法官与村里的男女老少在宽阔的场地上随意的坐成一圈,没有高低主次,有的只是心与心的沟通。

        通过几小时谈话,梁方对村民们的疑问一一进行了法律解答,告知农村土地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农民权益保护。谈话结束后,大多数村民吃了法律的定心丸满意而去,但仍有一户李姓村民无法理解,情绪激动。梁方随即到李某家中,将随身携带的法条给其翻阅,进一步的做思想工作。直到最后,李某说道:“我不识字,不懂法,这些书我也看不懂。但梁庭长您今天用心用情的与我谈话,我感到您是在公公正正在做事,我信您。”到此,一起纠纷终于防范于未然。

                                                      社区“法庭”——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

        如何更快更有效的解决群众矛盾,这是武安镇法庭一直探索的问题。为达到公平与效率并存,该庭开创了一系列的新举措来为民解忧。“社区法庭”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4年1月6日,武安镇法庭驻东关社区法庭工作室,这里正在开展调解工作。刘某因建房导致相邻的陈某家地板与外墙损坏,发生相邻关系纠纷。两人来到工作室,值班法官闫正鸿热情接待,就这起纠纷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权利义务进行释明,并对赔偿问题进行调解。最后,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刘某现场支付陈某赔偿款3000元。这起案件处理从开始到结束仅用了4个小时。顺利拿到赔偿款的陈某在离开时还不停地说道:“真是不敢相信,只用了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听朋友说打官司耗时长,费力多。但我今天的体会是公平、公正和效率。

        据记者了解,东关社区法庭工作室是湖北省首个人民法庭驻社区的办事机构,从成立至今共计接待群众200余人,成功调解案件32件。公正公平、高效便民成为了它的最好表达。

时间去哪——法官时间都在基层

        离婚纠纷是武安镇法庭最常见的纠纷之一。“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单位,家庭问题解决不当,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这是该庭法官徐振华在处理离婚案件时经常提醒自己的话。2014年3月,王某到法院起诉与胡某离婚,双方对儿子的抚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在庭审后,王某同其亲戚与胡某及其兄弟等数十人为争夺小孩大打出手,上演一场暴力的“夺子大战”。

        接到派出所的电话后,徐振华立刻骑车开往王某家中,与公安干警一起稳定现场。之后,徐振华首先做胡某工作,劝其放弃用暴力解决问题。然后再做王某工作,对其释法明理,在子女抚养问题上重点攻略。最后,王某与胡某终于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一致,案件有一个完善的结局。而为达到这个结果,徐振华前后奔波十多天,摩托车里程表上增加了312公里,他的脸上多了一些疲惫,但神情多了一些轻松。徐振华这样对记者说道:“工作几十年,办案子有时会觉得累。但每次案件结束后,当事人能满意微笑着离开是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在基层一线工作,我不悔。

        就是抱着法律人的公正之心,就是怀着党员的为民之情,武安镇法庭的法官们无悔地坚守在岗位上。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说:“只有维护好群众一分一毫的利益,才能汇聚群众一点一滴的满足。”而他们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引导武安镇法庭在为民司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