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成武汉电视问政新关键词

12.01.2015  11:06

  10日晚,2014年电视问政期末考最后一场结束。作为特约专家,律师周静雯把“法治”作为了这次电视问政的新关键词。

  此次电视问政中,律师首次出现在特约专家席。5场电视问政,“”,越来越多地被现场的官员、专家、市民提及。官员应答、反思、拿出整改措施,都以法为依归;专家和市民追问、建议,同样以法为依归。

  为修集贸市场,业主同意的签字却不知从何而来。面对短片,东西湖区区长刘子清说:国家提出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市民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很强,但是我们有些基层干部这方面还远远跟不上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建设市场对不对,而在于建市场的过程中该走的程序没有走。没有依法听证,把公权和私权的边界界定好。依法治区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应该承担责任。

  特约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石长顺则认为:依法行政、依规行政都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在这个问题上,不仅仅是不懂法的问题,还暴露了基层干部的诚信问题。

  面对市民的投诉,一位公务人员以“谁投诉,谁举证”为由,让市民提供证据。现场法律专家当即批评:“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原则。对于市民的投诉和举报,行政部门有责任去调查取证,给予合理解答;应当依职权主动管理,而不是让市民自行举证,这是一种推诿和不作为。

  领导批条让违建合法,专家现场点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依法行政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用法治的思维规范日常的行为。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哪个领导的条子都不能办。

  面对企业排污屡禁不止,周静雯给出建议,新《环保法》被称作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在很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对企业的处罚是按日处罚上不封顶,违法成本大大增加;引入了治安拘留等治安处罚,对相关人员具有极大震慑作用;赋予了行政执法部门更多处罚权力。法律已经用强有力的手段倒逼企业迅速治理污染,关键是我们的职能部门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如何用好法律、履行好职责。

  学校周边拥堵,警察去哪儿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鹤提出综合治理,“所有公共交通参与者提高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更好的社会不是有更多警察的社会,而是有更多自由社会,更多自由有前提,人人自由基于不损害公共秩序,不损害他人利益,所以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

  电视问政是城市共同治理的平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发表文章说,电视问政应该尊重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依法治市的轨道上不断地寻求共识、凝聚共识。(长江日报 记者王兴华)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