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泰斗常人春去世:出身名门 从小喜红白喜事

10.11.2015  09:19

3月28日,几本著作、两支蜡烛、两盘点心、一张遗照。亲友将常人春的卧室布置成简易灵堂。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3月28日,北京民俗学家高巍在家中翻看常人春的照片,身旁摆放着常人春的遗照。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 

常人春

性别:男

籍贯:北京

终年:82岁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职业:民俗作家

生前住址:朝阳区呼家楼西里21号

寄 语

常先生研究的是历史,注重的是细节。我现在在他厚重的积累中,从民俗现象挖掘其中本质与民族精神。也将站在他的肩膀上将民俗研究发展传承下去,并有所创新。逝者长已矣,愿先生一路走好。

——民俗学家高巍

常人春先生是北京史地民俗德高望重的学者,他经历过了非凡人生。愿他安息。

——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卫东

他去世的那天是我76岁生日,心里很难受,他在民俗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这是民俗界的损失。愿民俗泰斗常人春先生走好。

——民俗学家王作楫

27日13时26分,北京民俗泰斗常人春先生因心脏衰竭,在朝阳区第二医院离世,享年82岁。

常人春先生一生致力研究北京史地民俗,留下了大量著作,尤其在丧葬礼俗方面造诣极深。他生前留话,不办丧事,一切从简,惟愿将著作留给世人。亲友遵其遗嘱,后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

常人春 北京人,满族,1933年10月26日出生。青年时代即潜心钻研北京史地民俗,对以北京为主的中国北方民间岁时节年、婚丧嫁娶、庙会集市、宗教信仰、戏曲杂技等,无不精通,被誉为“北京通”。曾先后在北京各大报刊发表论文、纪事、文史资料百余篇,出版的著作有:《老北京的风俗》、《老北京的穿戴》、《老北京风情记趣》、《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近代名人大出殡》等。

3月27日10时,常人春从小区4楼被人背下送往医院时,眼角滑过一滴泪。同日13时许,他躺在朝阳区第二医院病床上,心跳从66降到44,最后变成一条直线。这位北京民俗领域泰斗走完了他精彩的民俗人生。

出身名门

从小喜欢红白喜事

对北京的岁时年节、婚丧嫁娶、庙会集市、宗教信仰、戏曲杂技等民俗无不精通,他被誉为“北京通”。瘦削、个子不高,没有中音,一开口就是最高音,被人形容吊着声儿说话。

常人春在熟人眼里,“一口京腔,两句二黄,一日三餐,四季衣裳”,有着正宗老北京人的做派和修养。与他结缘20多年,共同生活十几年的民俗学家高巍说,常人春就是北京民俗的“活文物”。

上世纪30年代,常人春出生在北京一个体面的士绅家庭,祖父当过国际律师,交际甚广。幼小的他有机会跟随长辈亲历很多“大场面”,让他对婚嫁等民俗萌发浓厚的兴趣,直至后来完全“着了迷”。久而久之,婚丧嫁娶的过程、环节和各种礼节他都摸了个门儿清。比如办白事时,和尚怎么念经、吹鼓手怎么吹打、出殡时几个人抬怎么抬,他都观察得一清二楚。对民间宗教仪式也有兴趣,哪个庙里有法事活动,他必定去看。民俗知识就一点点积累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常人春看到的关于旧京掌故的书里,缺乏人民的生活习俗,反映近代婚丧嫁娶的还未有一部纪实之作。他决定,自己来填补这个空白,复原那段社会史。

从郊区的村落到田间地头,常人春一步步还原民俗。他把喜轿铺、棺材铺、执事夫、吹鼓手都访个遍。高巍说,北京民俗的细节,是常人春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

1996年起,常人春先后出版了《老北京的风俗》、《老北京风情记趣》、《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等民俗著作,他的学养、能力得到民俗学界的一致认可,著作也成为研究文史民俗不能绕过的里程碑。

不拘小节

清汤挂面待老友

常人春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20出头时他曾在小学当过辅导员,也在中学教过书。新中国成立后,他因政治问题被判刑,后又经劳改,在天津、哈尔滨辗转过。1984年,51岁的他回到北京,但已错过了婚育年龄,并单身至老。

2001年因房屋拆迁,常人春被高巍接回了家。从那时起,高巍与妻子像照顾父亲一样照顾常人春。高巍印象最深的是,常人春说话不离旧习俗,用的几乎是“50年代甚至更早期的语言”,家具不是家具,是“设备”。家具摆放得讲究,在他口中就是“设备很完善”。

他的多年老友民俗学家王作楫说,第一次收到邀请去常人春家做客,吃了一碗清汤寡水的热汤面。在常人春眼里,这就是招待客人的家宴,因为平时,他一个西红柿就着两根黄瓜,就能草草下肚。

看似“古怪”的常人春,文笔却是一流。他擅长填词,一首《玉楼春·最是人间苦》写道:五千汉青知荣辱,沧海关山分秦楚。蛇鼠当道称龙虎,林壑渔樵无归属。风里落花谁是主?看来最是人间苦。孰为众生擂战鼓,万世长恨何时补!

对于民俗细节的研究常人春也异常严谨,遇到观点交锋的分歧时,就会急得跳脚。高巍说,在出版社里,如果编辑没有认真看他的稿子,他会大声说:这是生命,是心血,你应该尊重!

童心不老

时髦不离球鞋运动衫

65岁时,常人春戴着黑色的头套,穿着大红色的运动衫、短裤、洁白的运动鞋,抱着膝盖坐在照相馆的地上,拍了艺术照。照片里,他画着粗粗的眉毛,脸上打了柔光,看起来年轻20岁。

高巍说,生活中的常人春爱时髦。改革开放刚开始,他在哈尔滨就买了套格子西装,里面搭配着橘红色的衬衫,靠着一座白石桥照了很多照片,特别有范儿。

在常人春住的小屋里,有个一米多高的柜子,里面装满了球鞋。白色的回力、黑色的匡威……常人春喜欢漂亮的球鞋,见别人穿好看的鞋他特别羡慕。

虽然一辈子没有结婚,但他心中也有个念想。王作楫回忆,十年前,常人春跟他聊天时说:“我要是能结婚,一定要穿上燕尾服,最时髦的那种!

王作楫觉得常人春更像个老顽童,一高兴就嚷着“我给您唱段曲儿”。一整段太平歌词、京韵大鼓他信手拈来,边唱边打板儿,连过去老北京的流行歌曲都会来几句,咿咿呀呀停不下来。

他还爱吃零食,果脯、糖葫芦、饼干都是他喜欢的点心。他也喜欢孩子,爱跟小孩合影。到了晚年,常人春的腰直不起来,因为瘦,整个人像缩了水,小了一号。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也像个小孩。

3月28日下午,阳光斜斜地照进常人春的房间,高巍看着他常用的书桌和空空如也的椅子,长叹一声。“以前遇到民俗上不明白的细节,我推开门就能问,现在推开门,人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