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认同股价下跌 王传福再次斥资1.5亿元增持
截至昨日收盘,比亚迪A股报收52.85元/股,该价格相比公司此前推行的员工持股均价55.71元/股来说,仍每股损失2.86元,这对比亚迪持股高管无疑是有影响的。
比亚迪方面则显得相对释然,其相关负责人在回应记者时表示:虽然目前比亚迪股价在低位,但公司上下一致认可公司真正的价值,因此相应的股价到时候也会涨回去。
记者也注意到,昨日盘中,比亚迪股价曾一度超过持股均价55.71元/股。这或许因为其靓丽业绩,据比亚迪201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3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38%。
与此同时,为推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比亚迪历时5年成立了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
对此,知名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车企业成立汽车金融公司是一个趋势,这同样也是跨国汽车公司的做法,“汽车金融公司,有利于消费者降低购车成本,提高新车销售”。
员工持股价低于股价
比亚迪回应:相信公司价值
6月中旬,比亚迪发布的关于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的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23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人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购买的方式完成股票购买,购买均价为55.71元/股,购买数量为3259.061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32%。据了解,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完成,锁定期自上述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
截至昨日收盘,比亚迪报收52.85元/股,相对于员工持股价每股仍跌掉了2.86元,按照购买数量3259.0612 万股计算,参与持股高管亏损金额达9320.92万元,若按此前最低价 42.29元/股计算,亏损金额高达2.14亿元。
鉴于此,比亚迪实际控制人王传福推出了多次增持计划,根据昨日晚间比亚迪发布的公告显示,9月16日及9月17日,王传福通过基金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方式,增持比亚迪股票280.6551股,增持金额共计约人民币1.5亿元;7月15日,王传福通过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方式完成第一次增持公司股票的计划,增持金额约人民币1200.55万元。比亚迪其它股东也同时跟进增持。
然而,时至今日,比亚迪股价仍未回到员工持股均价,对此,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在回应记者时表示,比亚迪公司上下认可公司的实际价值,相信股价回升是迟早的事情。
而从比亚迪交出的半年报也可以看出,比亚迪2015年上半年总营收为3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22%,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人民币59.7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倍,占比亚迪公司收入的比例增至18.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38%,业绩报表十分亮眼。
浙商证券分析师杨云亦表示,根据比亚迪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公司分车型的销售数据,以及公司新能源汽车的投放进度来看,预计比亚迪在2015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实现7万辆。
助力新能源汽车销售
汽车金融公司力争“小而美”
除了此次交出较为靓丽的业绩报表外,比亚迪谋划5年的汽车金融公司也在今年3月25日正式开业。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李慧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5月份、6月份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增长比例均达到50%,且目前为止并未有坏账率。
据了解,当初成立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比亚迪汽车的销售,同时为比亚迪集团带来营业收入及利润的增长。
2014年,比亚迪获批与西安银行筹建合资公司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为汽车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金融贷款等相关服务,2015年2月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办事处通过了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的开业批覆,比亚迪汽车金融的注册资金为人民币5亿元,其中比亚迪注资人民币4亿元,占80%股权,而西安银行则注资人民币1亿元,占20%股权。
“比亚迪汽车金融具有首付低、门槛低资料少、审批快等优势,目前的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标准贷、快捷贷和新能源专享贷三种。”李慧在介绍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流程时表示,消费者只需要选定车型、提交申请、贷款审批、签订合同、上牌抵押上述5个步骤就可以直接提车。
据悉,汽车金融是在汽车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可达到5250亿元。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通用、大众、宝马、东风日产、奇瑞等车企均已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相比之下,比亚迪的汽车金融来得有点晚。
面对其它大型的汽车金融公司,李慧表示,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主要集中做“小而美”,在小范围内做好自己的业务。
张志勇也表示,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有助于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在新能源车领域,金融的手段比传统的手段更有效果。
此外,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为汽车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金融贷款等业务,有助于为消费者购车减轻压力,提升消费能力。 (见习记者 刘斯会)
(编辑:叶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