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滩全国地书大赛 300人同时挥毫“核心价值观”
地书大赛冠军庞良忠
决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李秀宾老人今年94岁高龄
文/记者钟磬如 通讯员张姝 图/记者熊波 实习生王卓
武汉晚报讯(记者钟磬如 通讯员张姝) 昨天上午,“饱蘸长江水,书写大武汉,共绘中国梦”2014武汉江滩全国地书大赛在汉口江滩举行决赛。和比赛同时进行的是312名地书爱好者同时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成为当天最大的亮点。
升级为全国赛事后,本届大赛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选手的海选作品,经过初选,共有来自天津、广东、浙江、山东、南京等8个省市的33名选手入围决赛,他们与上周在武汉地区初赛中筛选出来的50位选手一起同台竞技。
决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李秀宾老人今年已是94岁高龄,最年轻的选手周斌34岁。选手中的年轻人比上届明显增多,预示着地书文化传承的美好前景。
上午8点半,决赛在三阳广场至玻璃广场段的亲水平台举行。选手们围绕长江这一主题,通过抽签决定书写内容,从自由发挥到命题书写,更考验选手的笔下功夫。
选手依次排开,绵延数百米,吸引了游览江滩的市民驻足观看。不少小朋友更是现场学起古诗,选手们写一个字,孩子们在一旁跟读,家长为孩子讲解诗词含义,俨然一堂少儿诗词书法课。
来自武汉市百步亭、江滩、黄陂、中山公园等各地书分会的近300名地书爱好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地书表演,他们同时书写“富强、民主、自由、平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赛采取现场评分的方式,来自省市书法家协会的专家评委共评出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和30名优秀奖。一等奖获得者庞良忠获得了奖金1万元。大赛的优秀作品除了铭刻在江滩地书步道上以外,还将编入《2014年武汉江滩全国地书大赛优秀作品集》。
地书比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庞良忠(40号)
二等奖
陈惠玲(01号) 王 俊(74号) 姚明钢(65号)
三等奖
龚享连(08号) 成观平(20号) 彭善霖(42号)
盛小恒(46号) 李越锋(52号) 杨耀南(64号)
选手年龄 最小7岁最大98岁
和上届相比,此次比赛升级为全国赛事,报名人数从去年的300余人上升到今年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人,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大者为98岁,最小者仅7岁,选手年龄差达91岁,创下新高。本届地书表演赛的团队组成更加丰富,有来自高校、残联以及中山公园、百步亭、黄陂等地的地书团队参与。据工作人员介绍,武汉市地书协会及各分会成立后,会员们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进入武汉机电工程学校等高校、中学,为学生们普及地书知识,不少学生因此爱上地书,也参与到本次的参赛和表演中来。
时隔40年 广东选手再回江城
“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昨天,来自广东肇庆的选手罗伟泉先生激动地说,“1960年至1972年,我在武汉工作了13年,我的儿媳也是武汉人。”罗先生昨天还向大赛组委会送上自己手书的自创楹联:武汉地书扬赤县,中华大赛展江滩。“《史记》记载,中国名曰赤县神州。时隔多年再来江城,感觉武汉的变化巨大,第一次在长江边写地书,心情无比舒畅。”罗伟泉先生还有左右手正反同书的绝活,不过因场地有限,昨天在赛场上未能好好展示。
长江边写地书 外地选手称大气
“头一次在长江边写地书,是一派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升级为全国赛事后,本届地书大赛决赛有接近一半的选手来自外省市,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首次在长江边写地书。江滩边的芦荻飞絮如浣江飘雪,面对滔滔长江,选手们直呼:长江气势磅礴,写起地书 来也觉得心胸开阔,十分大气。
参加过四届北京陶然杯地书比赛,每次都获奖的梁天顺先生来自天津。他抽中宋代诗人罗必元的诗《金陵作》,梁天顺一气呵成。“长江边上写长江,大气大气。”
“好大好怪的一支笔。”看到杭州东坡地书协会会长茅木先生自带的地书笔,市民们围了过来。这支两米多长的地书笔是茅先生砍了一根树藤做成的,笔头可以根据书写的字体不同而替换。
昨天他和同来武汉参赛的3位好友一起游览了黄鹤楼,“我还随口编了一个顺口溜:‘笔蘸长江水,地书黄鹤楼’。地书这种形式让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宅室走向户外,地书继承的是‘阳光书法’,地书比赛这种形式是非常好的文化传承。”
地书有传承 冠军选手好年轻
“这个选手蛮年轻咧。”当主持人宣布42岁的庞良忠获得冠军时,台下爷爷奶奶辈的选手们纷纷发出感叹。
庞良忠现为江汉区发改委的一名公务员,他10岁开始练习书法,至今已30多年了。对于这次比赛,庞良忠并未特别准备,“此前我从未写过地书,看到比赛报名启示,我就电话报了名。利用午休和下班时间,我在单位院子里练了几次地书,发现地书笔的笔锋不易散,非常适合写小篆。”昨天他在现场抽到了85号考题: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五言律诗《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当即决定书写小篆,40个字一气呵成。
能PK掉众多高手获得第一名,庞良忠直呼没想到,“地书比赛发扬传统文化,这次报名参赛,我是抱着学习和切磋技艺的愿望来的。”
获奖选手同写
比赛结束后,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及武汉市文联、书协的艺术家一起在三阳广场参加了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书表演,观看的群众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场面十分热闹。
获得二等奖的陈惠玲女士来自南京,她也是本次外地参赛选手中获奖档次最高的一位,昨天她书写的是“富强”二字。对于这种表演形式,她认为非常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所追求的方向。”
家住车站路的周女士上午8点就来到江滩等待观看比赛,“上周日在江滩举行的地书比赛我没有看到,很遗憾。”看到喜欢的书法作品,周女士不忘拿出相机拍照。
对于以地书形式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周女士认为非常好,“这种形式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国人的信仰。‘价值观’中所展示的每一点,肯定都是人人心中所追求和肯定的。”
周女士退休后在市群艺馆学习钢琴和绘画,她一直想练习书法,昨天看了地书比赛和表演,她现场就买了一支地书笔。周女士还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可以多以歌舞、书画等文艺形式展示,“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练习绘画和钢琴多年,发现这对于子女、儿孙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