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南端偏远之乡张林村七成农户成“百万富翁”

15.12.2014  14:15

  湖泗街张林村致富带头人张华在察看苗木。记者何晓刚 摄

  记者张勇军 通讯员李长源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新闻专栏,旨在通过主题采访活动,打造“走转改”升级版。

  我们将走近群众,深入基层,发现真实具体的事例,寻找有血有肉的人物,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用富有时代感、现实感的新闻语言和细腻鲜活的表达方式,描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理念,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武汉故事,唱响中国好声音、武汉好声音。

  热忱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新闻线索,让我们一起阔步行进在中国的大地上。

  全村345户人家,经过10年努力,有七成农户升级为“百万富翁”。这个精彩的故事,发生在江夏区湖泗街张林村,一个位于武汉最南端的偏远之乡。

  变化源于种树,也源于一个致富带头人——村支书张华。

   四地交界,

   曾经是最贫穷山村

  江夏区张林村,与咸宁、大冶、鄂州三地交界,这个历史上的穷乡僻壤,曾是新四军抗日根据地。

  昨天,汽车驶进张林村地界,沿途苗圃基地一个挨一个。运送树苗的车辆,在柏油马路上疾驰。

  水泥路在山间蜿蜒。低洼处的水稻田,仅剩下收割后的稻茬。稻田边的高地,都是成片的苗圃。桂花树、楠树、香樟……苗木规整地排列着,园里没有一点杂草。

  48岁的张华,坐着一辆面包车,巡查着村里的每片苗圃。站在高处,指着远处,他面带微笑,甚至有些得意:“村里没有一点多余的土地,5000亩水稻田,5000亩苗圃园。

  顺着张华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排排白色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

  眼前的景象,让人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这个世世代代以种植水稻为生的村庄,曾是江夏区最贫穷的乡村。

  “十多年前,我家有15亩水稻田,除去种田的成本开支,剩下的就是一家人的口粮,辛苦一年根本就赚不到钱。”张华回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的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变化起源于2003年,而启动变化按钮的就是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