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021年十大新闻及新闻人物
一、武汉大学牵头组建的湖北珞珈实验室揭牌,校地携手打造多个科研平台
2月18日,在2020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我校牵头组建的湖北珞珈实验室正式揭牌。实验室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10余家单位共同建设,围绕国家自主可控的空天科技发展战略,以世界前沿科学理论创新、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以空天战略性前沿技术体系构建与自主核心软硬件研制为目标,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科技创新和集成性、融合性产业化实践。会上,李建成院士还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此外,武汉光源项目、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重离子医学中心、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揭牌或动工,推动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服务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助推国家科技产业创新。
二、武汉大学以最高礼遇邀请抗疫医护来校赏樱
3月13日至14日,共有21000名抗疫医护人员及家人来武汉大学赏樱。武汉大学设立抗疫医护赏樱专场,以最高礼遇盛情邀约医护人员和家人来校,共聚樱花树下,共享春日盛景,共叙同胞深情,共唱美好祖国。学校组织志愿者为抗疫医护人员及家人提供服务,为医护人员举办了专场文艺演出。“浪漫樱花迎贵客,携手抗疫约你来。”2020年疫情期间,4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武汉。2020年3月,武汉大学发布公开信,承诺2021至2023年连续3年为抗疫医护人员开设赏樱绿色通道。学校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感恩和践诺,更重要的是,学校想以伟大的抗疫精神感染和教育学子,激励他们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三、我校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3月19日,武汉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学校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求实务实扎实;用心用情用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大惠民”“十大发展”实事惠及广大师生,高质量建设4栋学生公寓,将校外居住的3000余名学生迁回校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大师生通过开晚会、办展览、唱红歌、颂经典、学党史、过党日等多种形式,向党的百年华诞送上真挚祝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学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到武汉大学与师生座谈,肯定、鼓励并指导武汉大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
四、武大学子在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上摘得桂冠,师生在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7月31日,武大学子在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上摘得桂冠,成为“投壶行觞”和“机器马术”项目的双料冠军。此外,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各项赛事中,武大学子表现优异,取得了出色成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结果中,我校以835项获奖总数、96.29分的成绩位列第四,在综合类高校中位列第二。3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分析报告,在2012至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本科)中,武汉大学以获奖数量136项、总分100的成绩排行第一,这也是武汉大学连续四年在该项评比中荣获第一。
五、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支持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建设
8月22日,武汉大学迎来建校以来最大额度捐赠。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设立“武汉大学泰康医学与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提升我国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11月,黄春华校友通过其私人慈善基金会向母校捐赠4000万美元,支持武汉大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和改善办学条件。这是武汉大学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币捐赠。2021年,雷军、周旭洲、曾文涛、阎志、罗爱平、刘金成、喻鹏、张波、陈作涛、干德义等校友企业家先后向学校进行500万元以上的大额捐赠。陈东升等15位校友企业家众筹1500万元,设立“武大西迁历史文化保护基金”,为传承武大西迁乐山历史文化,修缮武大西迁乐山旧址助力。
六、武汉大学连续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武汉大学主持完成的4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李德仁院士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校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另外,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4月,4项科技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一等奖3项(含专用项目)、二等奖1项。9月,我校主持完成的4项科技成果分别获测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12月,我校主持完成的2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我校科研工作者获得多项荣誉:李德仁院士获2021年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袁玉峰教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肖永平教授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第二届湖北省“最美社科人”称号,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和李德仁院士获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孙蒙祥教授入选首批湖北省特级专家等。
七、周翔教授、宋保亮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翔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我校两院院士总数为16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
八、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立项
12月,由武汉大学牵头申报的两项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由舒红兵院士牵头的“病原体与宿主基础科学中心”和窦贤康院士牵头的“近地空间天气多尺度过程和机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两个项目直接经费均为6000万元,资助期5年。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位于基金委项目的“金字塔尖”,致力于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形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学术高地。
九、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12月,教育部发布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入选试点建设单位,全国共计9家。这是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后,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领域获批的又一新型重要平台,是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继续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体现。此外,我校简帛研究中心5月入选国家首批“古文字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国际法治研究院基金12月在荷兰海牙正式创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1年保持好成绩:9月,我校共获批49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获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四;12月,我校获批10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位居全国高校第四,立项率达37%。“十四五”开局之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十、付玉璋获“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赵东获“最美大学生”称号
12月13日,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的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付玉璋获评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1月11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大学生”评选结果,第一临床学院博士研究生赵东获评2020年全国“最美大学生”。
年度新闻人物
张祖勋:丈量四海,笃行不待
张祖勋,中国工程院院士、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他坚持以德立身,攻坚克难填补国产全数字化自动测图设备空白,推动我国数字摄影测量从零开始直至引领国际发展;他坚持以德立学,将价值引领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家国情怀;他致力教学创新,坚守讲台六十余载,参加“六院士同上一门课”,主持编写里程碑式教材;他恪守奉献精神,筹资设立多项奖助学金。2021年,他荣获全国杰出教学奖、“荆楚好老师”特别奖。张祖勋还将此次获杰出教学奖的1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用于鼓励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
(文字整理:陈丽霞、付晓歌 编辑: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