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民生实事”提升市民获得感
江岸区在推进“红色物业”过程中,成立武汉众治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区级公益性物业企业向部分小区提供服务。公司以12万元年薪、人才公寓等优厚条件,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招聘20位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图为在黄埔人家小区,杨炯毅(左)、靳爽爽同散步回来的居民周梦书(中)女士聊家常 记者郭良朔 摄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为抓手,在推动精准扶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实事,让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不遗余力增进民生福祉
药费降了就业多了上幼儿园更方便
江汉区市民宫发兵患糖尿病多年,5月31日到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复查。当天,8支胰岛素特充针、5盒诺和龙共计花费1841.62元。相同数量的同类药物,他今年1月18日取药时价格为2116.7元。“药费降了270多元,我们看病确实得了实惠”。
去年底,武汉市36家市区属的公立医院率先取消药品加成后,今年3月底,武汉地区11家省属医院紧随其后。5月31日,同济、协和两家部属医院跟进。6月1日起,包括企业和部队医院在内,全市第三批76家公立医院再跟进。
至此,武汉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以药养医”彻底从江城历史舞台退出,市民从公立医院拿药与医院的进价一个样。市卫计委调查:“市民就医费用负担有所减轻,截至目前,全市公立医院门、急诊病人次均费用同比下降0.7%,近3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不遗余力增进民生福祉,改变的不仅是治病,而且费用更便宜。
今年以来,全市不断更新完善就业、创业扶持相关政策,全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利好不断。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9万人,环比增长52%,新增就业人数创近四年来同期新高;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36万户,同比增长25.95%,总量达100.99万户,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全市社保净增参保扩面29.8万人次;改造棚户区4.1万户、建成保障性住房3.3万套;实现公积金全国异地转移接续。
下个月,江汉区大兴路幼儿园稚乐分园即将开园招生。8月19日,家住三金华都的陈先生带着3岁女儿提前来幼儿园参观,连称满意:“幼儿园设施齐全、游乐空间大,相信女儿在这里的3年会很快乐。”
稚乐分园是江汉区新建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开设6个班。如果没有这所幼儿园,陈先生女儿得到2公里外的一家幼儿园上学,或是去读民办幼儿园。“可以说这所幼儿园,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来自市教育局的消息,为缓解“入园难”,年内,全市将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47所,新增幼儿入园学位约0.48万个。此外,今年,全市预计有约10.3万名小学新生入学,是8年内入学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将新增中小学学位1.8万个,推进115所中小学配套建设,局部地区入学矛盾大大缓解。
不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2017戏曲夏令营”精彩纷呈,吸引了很多营员和家长热情互动;第五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奉献的20台剧目共34场演出,在江城戏迷中引起一股追剧热潮,34场演出中,百元以下的低价票占总票房的三成。
“红色引擎工程”创新基层治理
“三办”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8月9日,在青山区钢花村街道117社区,青山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忙着铺设地下管道,小区正在更换二次供水设施。“以前我们这个老旧小区供水问题没人管,‘红色物业’进驻后,问题马上就能解决,我们真心高兴。”居民高静说。
以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引领带动基层各类组织,以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武汉今年启动实施“红色引擎工程”。
以“八个红色”之一的“红色物业”为例,通过社区物业渠道把党的工作延伸到居民家中,“打通了党员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真正把社区物业改造成了党的工作队”。
包括117社区在内,一批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正在发生巨变,一大批居民生活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正在迎刃而解。“环境不再脏乱、停车不再混乱、生活困难不再求助无门,‘红色物业’所到之处,我们居民满满的都是‘获得感’。”高静说。
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武汉市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不断创出新路——
信访积案化解“歼灭仗”,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机制。截至8月11日,由市管局级干部、优秀年轻干部等组成的“108将”,深入基层全力解“民困”,已结案化解信访积案1426件次;
“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5个月来,1.2万余名公安民警对口全市1287个社区和1883个村湾开展工作。到目前,全市740个社区实现“零发案”,入户盗窃发案率下降30%;
运用网络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解民忧,方便市民足不出户表达诉求,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截至8月23日10时,新创建的“网上群众工作部”共受理群众投诉、建议、咨询372725件,按期办结率达到99.38%,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到群众中去”,凝聚人心、温暖人心,“千名群团干部下基层”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和问题。全市8400余名工会干部以各种方式联系企业3200余个,覆盖职工约150万人。
用“绣花的功夫”扶贫
锁定107个贫困村出列年度目标
黄陂区蔡家榨街道凤凰寨村55岁的贫困户龚学安,患类风湿病多年,长期吃药不能干重活。女儿今年6月刚中专毕业,儿子在读高中,全家生活每月靠低保收入维持。
今年初,驻村扶贫工作队引入“凤凰寨农庄”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就在村里,我被安排到农庄锄草、修剪葡萄枝等,做些不重的农活,一天能有60元收入。”上半年,龚学安的儿子还获得了1250元的助学扶智金。
凤凰寨村是武汉市271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有贫困户26户80人,大都是因病因残致贫。在去年11户贫困户脱贫的基础上,这个村今年的目标是整村脱贫,包括龚学安在内的余下15户贫困户也要全部脱贫。
除了“凤凰寨农庄”,驻村扶贫工作队今年3月还主导推进成立稻田养虾农业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通过帮扶资金助推、大户带动、固定聘用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等,带动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
龚学安与今年计划脱贫的15户贫困户一起,每户可在合作社“分红”增收3000元。年底,两个项目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今后每年,这两个项目可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输血。“对未来的生活,我们有了更多信心!”龚学安说。
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锁定完成全年47528名贫困人口脱贫、107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上措施,加力度,精准施策出实招。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致贫原因,采取产业扶持脱贫一批等“五个一批”措施,全市上下用“绣花的功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上半年,通过产业扶贫,全市累计建成光伏扶贫项目97个,帮扶贫困人口7300人;
就业扶贫:推荐安排贫困人口务工776人;
医疗扶贫:落实贫困人口新农合个人150元费用免缴政策,为6107名贫困人口报销治疗费用2511万元;
教育扶贫:为包括龚学安的儿子在内的12011名贫困户子女,共发放教育助学扶智资金1189万元;
低保政策兜底:全市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