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武大莱布尼茨研究迈向国际一流
通讯员:马少琳
编者按:近日,哲学学院教授段德智应邀参加山东大学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并作报告。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陆续成立专门的莱布尼茨研究机构,展开了各有侧重的莱布尼茨思想研究。段德智等学者组成研究团队于2001年正式启动10卷本《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工程,如今已完成100多万字的译稿。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随着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和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国内学界增进了对莱布尼茨学术思想的多方面了解。今年是莱布尼茨编辑的《中国近事》(Novissima Sinica)一书出版320周年。武汉大学报社特推出此文,介绍武汉大学莱布尼茨研究的往事和现状。
武汉大学的莱布尼茨研究,作为武汉大学人文学科的一个知名品牌,长期以来,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2001年,在最高规格的国际莱布尼茨学术会议——德国柏林第七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段德智与国际莱布尼茨研究的几名顶尖级学者一起,被推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在当年举行的国际莱布尼茨学会年会上,他还代表中国莱布尼茨研究学者作了关于中国莱布尼茨研究现状的报告。
最近,段德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和研究”推出重大阶段性成果,完成100多万字的译稿,学界好评如潮。
“谈及中国的当代莱布尼茨研究,就不能不谈陈修斋先生。”段德智回忆说,他的导师陈修斋是新中国莱布尼茨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奠基人。在上世纪40年代末,当陈修斋追随贺麟走上哲学翻译和研究道路之后,就将莱布尼茨的翻译和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学术使命。他翻译了《新系统及其说明》《〈人类理智新论〉序》《人类理智新论》《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等多篇著作。长期以来,陈修斋的译著和论文一直是当代中国学者了解莱布尼茨的主要窗口。
陈修斋于1993年去世后,武汉大学的莱布尼茨研究工作并未因此而停顿。其后继者们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将莱布尼茨的研究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瞩目成就。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先后出版了三部专著和一部译著——
第一部专著是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的《莱布尼茨》,该著作是陈修斋在晚年病重期间委托他的弟子段德智执笔完成的。该著于1998年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第二部是桑靖宇教授于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莱布尼茨与现象学》。
第三部是段德智撰写的《莱布尼茨哲学研究》。该著作被收纳进“哲学史家文库”第二辑,2011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作被认为“代表中国哲学界目前关于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的最高水准”,于2015年先后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
团队集体翻译的译著《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于200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外,他们还先后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和《世界哲学》等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论文和译文20多篇,其中包括《〈神正论〉序》长篇译文。
不仅如此,他们还于1997年成立了全国高校首个莱布尼茨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莱布尼茨学术团队。当年,德国著名莱布尼茨专家汉斯·波塞尔访问武汉大学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时,曾高度赞扬过这支学术团队,他说,“到了珞珈山,就像是到了莱布尼茨的家。”
如今,他们的中心工作就是高质量地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和研究”,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完成《莱布尼茨文集》10卷本的翻译。
为何想到翻译《莱布尼茨文集》10卷本?据段德智回忆,从上个世纪开始,不少非西方世界的国家开始大规模翻译莱布尼茨著作,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俄文版和日文版《莱布尼茨著作集》的翻译。于是,段德智想,我们中国为何不翻译出一套多卷本的《莱布尼茨文集》呢?
于是,研究人员早在2001年就已经启动这项翻译工作,并于2014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段德智介绍了《莱布尼茨文集》10卷本的布局以及翻译情况。《莱布尼茨文集》各卷内容如下:第一卷《莱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学文集》;第二卷《莱布尼茨后期形而上学文集》;第三卷《莱布尼茨自然哲学文集》;第四卷《人类理智新论》;第五卷《莱布尼茨认识论文集》;第六卷《莱布尼茨逻辑学与语言哲学文集》;第七卷《莱布尼茨实践哲学文集》;第八卷《神正论》;第九卷《莱布尼茨宗教与理性神学文集》;第十卷《莱布尼茨中国学文集》。
目前,第八卷已经出版,第一卷和第二卷即将出版,第三卷已经完成,第五卷和第六卷的全面翻译工作也已经启动。就已经翻译出来的各卷情况看,第一卷约40万字,第二卷约48万字,第三卷约52万字,第八卷约55万字。如果加上陈修斋早已译出并出版的《人类理智新论》,这五卷的总字数当在250万字左右。其他五卷,依照既定的目录,其字数估计在200万字左右。这样,《莱布尼茨文集》10卷本的总字数很可能在450万左右。“这样的规模,至少在非西方世界里是首屈一指的。” 段德智自豪地说。
团队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在4至5年时间内,如期完成该文集的翻译和出版。
段德智工作照
(供图:哲学学院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