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与杜克:两位大学校长的对话
记者:李琳
11月17日,昆山杜克大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武大-杜克研究院挂牌成立。一边是美国排名第七、全球排名前十五的杜克大学,一边是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武汉大学,作为两所顶尖大学合作孕育的成果,昆山杜克大学与武大-杜克研究院从筹备伊始便备受瞩目。
杜克大学校长理查德·布罗德海德(Richard Brodhead)与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再度相逢,展开“兄弟间的交流”。他们回顾了在摸索中逐渐成为合作伙伴的历程,探讨了武大-杜克研究院的战略意义,也畅谈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即将展开的蓝图。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助理李慧担任主持人。
主持人:对于两所高等学府的掌门人来说,今天是你们期盼许久的一天,是许多人为之努力的一天。两位校长现在心情如何?
布罗德海德:我感到无比的喜悦,杜克大学通过与武汉大学联合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模式。在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只有一种教育模式是不够的,需要有多种模式给学生和社会进行比较与选择。中国拥有一流的大学和完善的教育体制,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李晓红: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美好的一天。我们俩有着共同的梦想,就是把这个学校办成真正的世界一流的精英大学。目前,中国其他三所国际合作办学的学校以教学为主,我们希望能在昆山杜克大学实现教学科研的结合。
主持人: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是怎么成为合作伙伴,并且决定在中国建立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呢?
布罗德海德:杜克大学在2009年就开始考虑国际办学。昆山市有着非常繁荣的经济与文化,但我们还需要寻找一所中国高校作为合作伙伴。武汉大学是中国排名前十的高校,有着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武汉大学有一种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合作伙伴。
李晓红:武汉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合作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偶然的是他们在寻求中国的合作伙伴,武汉大学是其中的一个选择。必然的是两个学校有很多共同点:都有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都是综合性大学,都有许多共同的优势学科。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开展国际办学的共同愿望。布罗德海德校长去过很多学校,最后选择了武汉大学,我觉得很荣幸,这将是武汉大学走向国际化的一大步。
主持人:谢谢你们分享这些故事,让我们了解了这一段旅程,二位能否为我们展望一下前景呢?
布罗德海德:昆山杜克大学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未来,他还要学习如何去走、去跑、去说话。我们本着三个目标创办了这所大学:首先,昆山杜克大学将为全球国际化时代的大学教育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示范;其次,研究领域将汇聚世界各地人才,针对全球重大问题共同钻研,出谋划策;第三,这将是一所坐落于中国的国际性大学,世界各国的学子在这里体验彼此的文化,成为有本民族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
李晓红:我们的期待是一致的,武汉大学将会努力支持昆山杜克大学的发展,让它成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主持人:最初建立武大-杜克研究院的目的是什么?
布罗德海德:现代大学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教学功能,为未来训练与储备人才;二是研究功能,为人类开拓尚不被了解的知识领域。研究院的诞生有助于更好实现大学的功能。
李晓红:我们一直想建立这样一个研究中心,希望来自中美乃至世界的研究人员能够参与进来,成为支撑昆山杜克大学的科研力量。师生将受益于这一研究机构。
主持人:研究院在武大与杜克大学的合作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布罗德海德:武汉大学与杜克大学的合作诞生了武大-杜克研究院,研究院也会让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李晓红:研究院设立在第三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我们设想,武汉大学、杜克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的老师共同参与才能申请合作项目,促使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主持人:研究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
布罗德海德:一是目前大家共同关心的全球健康;二是全球经济和地方区域的经济;三是能源环境问题;四个就是支撑昆山杜克大学今后发展的一些基础性研究,比如物理、生物等。
12月,我们将在昆山杜克大学召开国际会议,会议主题与物理相关。届时杜克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讨合作项目。
主持人:作为两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的产物,昆山杜克大学和武大-杜克研究院将为世界高等教育格局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布罗德海德: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希望我们能够为中美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贡献,推动教育、科研领域交流;希望在新型教育模式中,能够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教育最本源的目标。
我们会把杜克大学的优势学科带到昆山杜克大学来,比如全美排名前三的环境工程。但是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在昆山杜克大学创建第二个杜克,我们要创建一个新型的机构。在硅谷,人们常说,有不同想法的人相聚在一起,往往能够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希望在昆山杜克大学和武大-杜克研究院,不同文化的人能够开拓出崭新的世界。
李晓红:我们不仅仅是在创造一所新的学校,更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武大-杜克研究院是一个思维碰撞的地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绽放出璀璨光彩。
(摄影:张然 编辑:付晓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