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采风】何五元:有校友的地方就有“珞珈山”
记者:严航 学生记者:陈晓煜
何五元,1984级中文系校友,云创数字科技董事长、广州校友会副秘书长。他大学期间所写、120年校庆期间修改的《珞珈赋》,镌刻在校门广场上;《永是珞珈一少年》等多篇美文佳作,在师生、校友中广为传诵。近日,武汉大学报(新闻网)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觉得是什么力量把广州校友凝聚得如此紧密?
何五元:毕业后,无论身在何处,校友们总希望能够重新找到精神世界中的那座珞珈山,大家会自发地自然而然地凝聚起来。这是广州校友凝聚得如此紧密的源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离不开广州校友会的努力,总有热心又充满激情的校友无私地张罗校友会工作,一代又一代传递着珞珈情怀。
为什么要不断发展校友会?因为我们有责任去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有武大校友在的地方,就应该有一座珞珈山。无论天涯海角,珞珈的“珈”也是家乡的“家”。校友会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珞珈山”的氛围,打造属于武大人的“珞珈文化”。
记者:校友会对促进校友交流做了哪些工作?
何五元:简单来说,我们就是想为校友和母校(包括在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做点事。广州校友会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微博平台,由每个分会轮值负责运营;同时,我们建立了各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和日常沟通群,校友会有什么要求可以第一时间贯彻到各个分会去。
我们有一群乐于扛大旗的师兄师姐,有一帮无私支持校友活动的校友企业家,有许多义务为校友会工作的会长理事秘书长,还有无数的热心校友志愿者,这些都是最好的保证,可以让广州校友会在没有一个专职人员、没有一分钱固定经费的情况下,照样做得风生水起。
校友会是纽带是平台,是连接、融合和共享,是连接母校和校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一直在努力搭建一个融合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校友的平台,一个可以让校友共享资源的大家庭。
记者:校友们通过什么形式的活动聚在一起?
何五元:平常会有很多聚会,比如春茗、年度迎新会、专业论坛、校庆纪念活动等,还有一些常规活动。校友会下属的15个分会每年还会根据各自特点不定期举办大大小小的主题活动。珞珈1893创业咖啡创立之后,校友们有了新的活动据点,交流共享的频率更高了。
记者:珞珈星空大讲堂已开讲三期,反响如何?
何五元:超乎我们想象。三位知名校友,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知卓资本董事长陶闯和东星集团总裁兰世立,分别带来了题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中的法律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和《新经济形势下的创业创新》的讲座。每次两个小时左右,主题演讲之外穿插互动和讨论。三场均是爆满,许多武大校友慕名而来,连过道都站满了人。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大讲堂计划每月举行两次,邀请业界大咖和明星校友来讲座,把他们的成功经验、成长体会、对未来的洞察等等分享给广大校友。同时,我们也努力把“珞珈星空大讲堂”打造成广州校友会的一张名片。
记者:广州校友会每年有多少新入校友?
何五元:今年有300多人。人数不多,我觉得原因有二:一是学生上学期间相对封闭,不了解和各地校友会联系的渠道,这个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加以宣传;二是师弟师妹找工作的思路不够开阔,其实很多校友企业都十分欢迎武大学生,但是校友企业中新进武大人比较少。
记者:您觉得校友会对于刚毕业学生的意义在哪里?
何五元:大学毕业后,我只身来到广州,这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快速适应当地环境。我想师弟师妹也是如此。假如此时正好有人能给予他们一些指引,对他们今后发展应该是大有裨益。
记得朱征夫师兄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校友会就是解决和谁在一起的问题。”在校友会,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在一起,永远能够找到共鸣,永远不会觉得孤单。
而且,武大有一大批优秀校友,如果把他们的人生经验、智慧结晶传给师弟师妹,会帮助年轻人少走很多弯路。像每年珞珈论坛这样的活动,我就觉得非常值得学生去听。
记者:听说您经常回母校,大约一年回校几次?有什么样的体验?
何五元:我没有统计过,但比我回老家的次数要多。只要到武汉,我就会回珞珈山走走转转。回到熟悉的母校,我不是一个陌生人,不是一个新来者,而是这里曾经的主人,自然会轻松自如,心情舒畅。
记者: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得武大校友工作做得如此出色?
何五元: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好像是一种不可思议、不能名状的向心力在牵引着武大人,这中间有一种属于大家的共同回忆、共同文化、共同情感。
当然,这与武大倡导的自由开放的学风有关,在这里拥有一段快乐、开心、自由的回忆,渐渐沉淀为一种深入骨髓的基因。人总是喜欢回忆快乐的东西,离开越久感受越深。
面对母校,我们都是欠债的人,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心智的成熟,这是付出再多也不足以偿还的。我相信这是许多武大校友共有的想法。所以,不管母校有什么召唤,大家都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
(“记者走南粤”系列报道之五)
(编辑: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