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反四风”不能“水过地皮湿 风过地皮干”

25.09.2014  09:52

  李鸿忠在红安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弘扬焦裕禄“三股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进)昨日,省委书记李鸿忠深入联系点红安县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即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和干事业的拼劲,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不断巩固作风建设的成效。

  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关键阶段。基层整改落实情况如何?群众反映怎样?李鸿忠与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家铁一道,不打招呼,随机来到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了解情况。来到村委会,李鸿忠一行与村支书兼村主任张志刚、治保主任彭国明攀谈起来。了解到像张志刚这样挑起村级党组织重任的年轻干部还有不少,李鸿忠叮嘱组织部门对年轻村干部多压担子、多给机会,帮助他们加快成长。在村道旁的一家副食蔬菜店前,李鸿忠一行与店主张均群老人一家亲切攀谈,关切询问家庭和生活情况,了解还有哪些实际困难、干部作风如何,看到老人年届七十精神矍铄,李鸿忠祝他健康长寿。

  二程镇关王寨移民新村是红安县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54户村民搬进了新居。看到新村布局山水相间、高低错落、人景和谐,李鸿忠对他们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建设新农村的做法给予肯定。在村幼儿园,李鸿忠一行亲切看望了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孩子们,现场查看幼儿园建设和办学情况,叮嘱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的资助力度,让每一个农村儿童能上得起学,受到良好教育。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李鸿忠与正在办理低保的群众严冬英亲切交谈,了解办事是否方便。听说28岁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胡杨刚刚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村官,正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李鸿忠表示赞赏,勉励他努力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尽快成长成材。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李鸿忠听取了省委第七督导组组长张达华、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的情况汇报,并与基层党员干部代表郑庆、熊厚琼、顾克非、方天元、汪晓虎等进行了交流。李鸿忠说,黄冈市、红安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全省树立了标杆、作了表率,成绩来之不易。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更大实效。一是弘扬对群众的亲劲。真正视群众为父母,多到基层调查研究,接近、贴近、深入群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弘扬抓工作的韧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深入总结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建章立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弘扬干事业的拼劲。坚持“与规律同行、与机遇牵手、与困难拼搏、与时间赛跑”的理念,勇于担当、敢闯敢拼,以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

  李鸿忠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虽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四风”绝不能“水过地皮湿、风过地皮干”,要继续深入推进、巩固成效。要拜群众为师,坚持实事求是,不走形式、不搞花架子,在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上有新面貌、新举措、新成效。要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统领,深入推进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纪党规,严守制度原则,塑造正常的同志关系、同事关系,杜绝庸俗的人身依附关系、市场买卖关系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既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又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选好用好干部、带好班子、管好队伍,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发挥积极重要作用。他强调,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进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克服“考完试”、“闯过关”的错误认识,进一步认清形势,适应新常态,拿出新举措,争当“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好干部。红安县要再接再厉,争取成为推进“两为”活动的根据地和示范点,为全省教育实践活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贺家铁就贯彻落实李鸿忠同志讲话精神,深入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和收尾总结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整改落实要“不胜不休”,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尤其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建章立制要实在管用,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打造防范够严、警示够重、惩处够硬的制度“铁笼子”、“钢笼子”。收尾工作要有条不紊,防止前紧后松,以坚守如初、始终如一的认真态度扎实做好活动收尾工作。推动发展要奋进有为,善于统筹兼顾、抓住重点,在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省直有关部门、省委第七督导组和黄冈市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调研。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