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深山一诺 本禹服务队接力10年-科教频道
图为:2005年春,本禹带着大石小学的“跛小丫”罗敏去上海做手术(资料图片)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周寿江 舒畅 通讯员张拥军 李璟 张贵礼
十年薪火相传,1200多人接力服务。
在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去年12月,该服务队欣喜地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和勉励。本禹志愿服务队像一团火,而点燃这团火的火柴,就是徐本禹。
徐本禹现在是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部长。昨日,徐本禹在接受楚天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现在自己再去支教已不太现实,但他已将支教精神、志愿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工作几乎占据了他大量业余时间。
“你们放心吧,等毕业了我会回来教你们的”
一根火柴点燃爱心之火
“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去帮助别人。”昨日,提及当年支教,徐本禹说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家境贫寒的他,曾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1999年,徐本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三暑假,在学校支持下,徐本禹组织了一支大学生支教队,前往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岩洞小学支教。原计划两个星期的支教后来变成了两个月。临别时,面对当地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睛,徐本禹承诺:“你们放心吧,等毕业了我会回来教你们的。”
2003年,徐本禹考取本校研究生,但他忘不了贵州的那些孩子们,他要兑现承诺,于是做出了去支教的决定。学校对这一决定非常支持,破例保留其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
2003年7月,徐本禹再次来到贵州大方。两年里,徐本禹先后在为民小学、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徐本禹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精神世界极度寂寞的处境下坚守信念,就像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执着扎根在贫瘠的土壤。2004年上半年,他最为苦闷的时候,他先后给母校写了3封信。校领导商量后说:“要去人看看,要鼓励徐本禹,可以带点钱去,把小学修一修”。
这一年6月下旬,校方两名工作人员带着学校给的8万元来到贵州看望徐本禹。
回校后,工作人员整理了拍摄的照片,以“南湖居士”为名在天涯论坛上发表长帖《两所乡村小学与一名支教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仅在天涯社区,该帖子访问量达到26万人次,有网友这样评价徐本禹:“他认识到了作为一根火柴的意义。他不是第一根火柴,也不会是最后一根。”“在大山深处,他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这样评价徐本禹。
“没想到十多年前一个普通的支教行为,会引发滚雪球效应”
从支教基金到高校爱心社
这根火柴点燃的爱心之火不断燃烧。“当年,我赴贵州支教时,以为支教完就结束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传递爱心、接力志愿服务”,昨日,徐本禹说,令他最感欣慰的是,支教及志愿服务成为很多青年人的追求,“没想到十多年前自己一个普通支教行为,会引发滚雪球效应”。
2004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贵州支教基金成立,学校破例为该基金义工小组开设专用账户。当年暑假,该支教基金与身在贵州的徐本禹两地联动,核实受助对象信息并提供给捐资网友、处理海内外大量来信、银行转账……大石小学176名贫困学生很快全部得到资助。
基金的发展,超出意料,到2005年3月,基金已有近50万元善款。
支教基金超常发展,但热心的年轻人却不知能走多远。幸运的是,这些初期的火柴燃烧的时间够长,照亮的爱心历程够远。有更多来自华农的火柴用青春和生命相继燃起了跳动的火苗。2004年8月,华农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的赵福兵走进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在业州镇七里坪中学开始志愿者支教服务工作。不幸的是,2005年4月26日,赵福兵在给同学们辅导功课时突然昏迷,经诊断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伴瘤体破裂出血并脑水肿”,将自己22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支教的岗位上。
这些火柴点燃了更多华农学子的爱心。2005年,徐本禹回到学校,“贵州支教基金”结束使命,12月,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红杜鹃爱心社”,徐本禹任首任社长。爱心社的名字来自一首悠扬清脆的山歌《山边边那树红杜鹃》,是湖南省株洲市第二工人文化馆江晖与词作家夏劲风专门为学校和徐本禹创作的。爱心社致力于支教助学、帮危扶困工作。2009年,红杜鹃爱心社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社团。
从贵州毕节到湖北恩施,支教团区域逐渐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67名研究生接力支教
如今在财政部工作的曹建强,曾是支教团成员,他至今仍和山区的孩子们有联系,回忆起支教的日子,他说:“每次遇到困难时,想想在贵州的支教经历,都会重新振作起来。”
2006年,华农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立,近10年来,华农先后派遣10批共67名研究生志愿者去贵州支教。每一位从贵州回来的支教团成员都成了红杜鹃爱心社的成员。
2006年,学校的支教活动“升级”,纳入了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这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唯一在贫困地区小学支教的研究生志愿者群体。张进等3人成为了学校这一届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在,留校任辅导员的张进每年仍要回贵州去看一看。
从一所乡村小学到更多学校,从贵州毕节到湖北恩施,研究生支教团区域逐渐扩大。从最开始的单纯的支教、到用专业力量引智扶贫、开展关心留守儿童的“春暖”行动等内容,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在志愿者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本禹希望小学、炉山希望小学、兴田希望小学、箐角希望小学等一批希望小学相继建成。
这场接力还在继续。2013年,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地增设了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摩峰小学支教点。2013年10月下旬,经济管理学院韩芳玉等13名同学成为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昨日,韩芳玉受访时说,今年7月,13名同学中,包括她在内的9人将赴贵州支教,一拨去大石希望小学,一拨去本禹希望小学,其余4人赴恩施支教。韩芳玉说,此次支教,一方面是受本禹老师的影响,她心中有一个情结,希望能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也是希望借此好好锻炼自己。
更多的人加入了服务队,公益圈伴随着更为多样的公益方式
爱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贵州支教基金成立前后,更多的爱心公益群体如雨后春笋在华中农业大学出现,徐本禹支教故事披露后,更是引发了全校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高潮。首届研究生支教团与红杜鹃爱心社成立时,“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主要框架已完全形成。其间,学校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对服务队给予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后勤集团捐出20万元,帮助成立了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基金”。
回收矿泉水瓶、卖电话卡……一毛一块的劳动所得聚沙成塔,“食科一家人”的志愿者将辛苦赚来的钱交给基金会,以资助比自己更贫困的学生。
志愿者群体“阳光家园”的倡导者,是几个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教职工,其中几个退休的教职工自称是徐本禹的“粉丝”。这是一个老少搭配的志愿者组合,学生志愿者负责收集闲置衣物,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教职工志愿者负责分捡、清洗和消毒。他们在学生区搭建了爱心超市,将清洗和消毒的衣物低价卖给有需要的人,所得上交给省慈善总会,慈善总会按照1:1匹配返还,用来进行公益救助。
2010年7月16日,园林学院大三学生、志愿者张瑜因救溺水邻居不幸牺牲。在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评选中,他被评为“中国好人”,后来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学院成立了“张瑜志愿服务队”开展助残爱老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重要一支。
……
更多的人加入了服务队,不断扩大的公益圈伴随着更为多样的公益方式。
今年5月5日,大型原创话剧《牵挂》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该剧主人公的原型是“本禹志愿服务队”的3个志愿者——徐本禹、赵福兵和张瑜。话剧以“支教”为主线,用艺术的手法、激荡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命运抉择和价值追求。
从沿海城市社区,到中部广袤乡村的稻田,再到西部大山褶皱深处的课堂,处处都留下过“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的足迹,他们与时代同声共气、同步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