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走出“有量无名”尴尬——监利小龙虾产业突围观察

22.06.2016  03:42

  许多人吃过小龙虾,却不知道监利是全国小龙虾养殖第一县。

  去年全省小龙虾产量60万吨,其中监利有10万吨,占到全省六分之一。

  尽管监利虾产量大、品质好,但却不广为人知,没有响当当的品牌。现在,监利人不甘当“隐形冠军”,打响了虾产业突围战。

   八成虾子被贴牌

  15日上午,监利龙庆湖小龙虾交易大市场,一辆辆挂着武汉、潜江、浙江等地车牌的货车,满载活蹦乱跳的小龙虾鱼贯而出。

  来自浙江台州的陈先生来湖北收虾已5年了,他告诉记者,今天收虾不理想,原计划采购4000斤小龙虾,由于市场紧俏,只收了2000斤。

  监利小龙虾产量全国第一,成为商贩的必争之地。“监利小龙虾品质好,名气却不响。”陈先生直言不讳。

  在监利田头收购20多元一斤的虾子,摇身一变,贴上“盱眙虾”、“潜江虾”等品牌,升级为餐馆的奢侈食品。50克以上的“大个头”论只卖,“小不点”也能卖到100元一盘。监利只是背后那个默默无闻的原料提供地。

  龙庆湖市场是监利唯一的小龙虾批发市场,销售经理胡辉介绍,市场一天的销售量约4万斤左右,八成以上虾子运往外地被贴牌。

   虾稻共作潜力大

  说起监利的养虾史,从事了一辈子水产工作的县水产局副局长李诗模最有发言权。

  作为小龙虾野生寄养发源地之一,监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农民尝试养殖小龙虾。

  为何起步早、成长慢?李诗模坦言:当年效益不明显,政府与农民重视不够是主因。

  监利境内水资源丰富,有7万多亩洪湖子湖。早些年,小龙虾市场并不像现在这么火爆,从政府到农民,都把小龙虾定义为池塘中的“配角”,把水产品发展重点放在螃蟹、黄鳝等品种上。

  随着近几年小龙虾价格飙升,农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结构,扩大小龙虾养殖。

  新沟镇横台村老农张诗员,种了几十年粮食,亩纯收入不过五六百元。去年,他学起了稻虾共作模式,今年20亩稻田卖小龙虾收入达10万元。

  据介绍,监利今年虾稻共作面积发展到38万亩,比去年增长了70%。

  李诗模告诉记者,全县适合虾稻共作的田块有80万亩,潜力还很大。

  如果说,养殖有空间,那么加工增值的空间更大。据了解,监利县有小龙虾规模化加工企业5家,但缺乏像潜江莱克、华山那样闻名国内外的大型加工企业,现有的加工企业经常“吃不饱”。

   打响产业突围战

  世界瞩目的欧洲杯激战正酣,一条消息让监利人乐了——产自监利天和水产公司的10吨“外婆桥”牌虾仁,远渡重洋进入欧洲杯赛区。

  这是监利人开始重视小龙虾本土品牌打造的一个标志。

  无独有偶。2013年,做了20多年“米文章”的福娃集团,也做起了“虾文章”,他们在新沟镇和周老嘴镇流转土地3万亩,建起4个高标准稻虾共育基地,同时建起了龙庆湖小龙虾交易大市场,集分拣、交易、运输于一体。特虾特价,农民送来的混装虾子,在市场经分拣后增值不少。

  福娃集团发展部总监方冰称,公司正在打造“龙庆福”品牌,下一步将小龙虾产业拓展到加工、物流等环节。

  龙头舞动,政府保驾护航。监利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小龙虾养殖技术研发;县农行、农发行每年对越盛、桐梓湖等水产公司给予20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政府印发红头文件,将新建稻虾连作奖补资金从每年1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设立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改善水产水源环境。

  如今,小龙虾市场持续火爆,站在产业风口,我们期待监利虾产业早日走出“有量无名”的尴尬。 (胡琼瑶 王俐伶 宋从峰)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