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侦查员 武汉打造e时代群防群治新模式
武汉警方开展市民咨询活动
黄陂分局滠口派出所民警走进工地送服务
民警入户登记人口信息
洪山派出所社区民警下社区工作
长江日报讯(撰文:武龚萱)e时代,“互联网+平安建设”成为城市管理的新课题。如何更好地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攒聚民力,打造平安城市升级版?江城武汉积极探索打造群防群治的新模式,不断续写大城平安新篇章。
年初,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全球知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2015年《机遇之城》报告出炉,武汉的安全与治安指数再次位列全国15个区域中心城市首位。
据介绍,武汉是全国同类城市中群众参与社会治安比例最高、投入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治保会、社区安保队、小区物业安保队、专业治安巡逻队等群防队伍达到6609个;流动人口协管员、网格管理员、治安志愿者等群防力量两年上升62.1%,达到105743人,一年间,他们制止各类违法犯罪9303起。2014年,全市300个社区新改建的9000个高清探头到位,市、区、派出所、社区四级视频监控平台架起城市“天网”,全市技防设施覆盖率达91%。 “警民联手、天地合一、打防结合、治管并进”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并成为向全国推广的武汉特色经验。
e时代,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课题层出不穷,如何依靠群防群治谱写平安新曲?日前,笔者从市综治部门和武汉警方了解到,他们一方面内挖潜力,增强民警使命感、责任感,筑牢治保群防的第一依靠力量。另一方面,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向外借力,打造治保群防“第一响应力量”。目前,民政、教育、卫计、工会、共青团、财政、城管等多个部门均纳入日常工作格局,市、区、街、社区四级治保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形成横向助力、纵深聚力的工作格局。全市还明确街(乡、镇)、社区、村湾、网格的群防群治人员、装备“标配”,确保真正夯实基层实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群防群治工作积极性,市综治委还会同武汉警方广推“微警务”,搭建“微平台”、收集“微信息”、开展“微服务”、做实“微防范”、凝聚“微能量”,通过科技助力,使其成为平安城市建设的“倍增器”。目前,户政工作群,派出所长群,社区民警“好读书”、“爱防范”、“乐微”群,平安物业小区群等等,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民警通过微信打开老百姓的“心门”,将治安防范工作要求、防范提示信息发到群众的手机,短短数月,全市微友达到10.2万余人,召开微信恳谈会152场次,受理咨询服务70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16名。
此外,他们还在“机制给力”上进行探索,积极构筑动态化、信息化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把警力沉下基层,努力将社区警务室打造成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实行消防、车管、危管、场管、外管、网管、物管“七进社区”,探索建立警民联巡、街道联防、单位联防、商铺联防、物业联防、村湾联防等一批新形势下治保群防新模式,让社区警务成为发动群防群治工作的舞台,并坚持实行群众提供线索“一案一奖”制度,激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两女子冒充大学生入室盗窃 校园“天眼”助警方23小时破案
两孕妇冒充大学生潜入学生宿舍,趁学生熟睡之机疯狂盗窃财物,在校园“天眼”的帮助下,警方仅用23小时就抓获犯罪嫌疑人。
2014年9月30日清晨6时,湖北大学学生张红(化名)起床后发现,放在桌子上的联想笔记本电脑被盗。次日清晨5时许,一名红衣女子刚从该校2号学生公寓出来,就被守候在此的民警控制,民警从其身上查获被盗笔记本电脑4台。经审查,犯罪嫌疑人阳某交代了9月30日、10月1日先后在该校学生宿舍盗得笔记本电脑6台的犯罪事实。随后,警方在武昌航海宾馆318房间内抓获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某,查获笔记本电脑2台,手机1部,成功破获湖北大学入室盗窃案1宗9起。
不到一天就破获系列入室盗窃案,这得益于该校刚建成仅一周的校园“天眼”系统。案发后,警方依靠遍布校园各处的154个高清监控探头,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两名怀孕的女子。根据其作案规律,警方组织民警连夜开展守候布控,终于及时抓获窃贼。
去年,武昌警方按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求,指导湖北大学加强校园视频监控建设。7月份,校方投资280万元启动了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建设和升级工程,在校园内新增1080P数字高清摄像头154个,校园内重要目标、重点部门、主要道路、主要进出口及治安复杂区域等目标监控探头全覆盖,并与公安城市监控系统联网,实现了车辆门禁管理系统、红外报警系统互联互通、报警联动,将校园安全推向“最后一公里”,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立体治安防控体系。
湖北大学安防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后,警方运用视频巡控、视频侦查等手段开展日常校园治安管理及打击防控工作,实现校园盗窃自行车、电动车警情大幅下降,师、生安全感大幅提升,治安秩序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