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轻装上阵进校园 “搬家式上学”成过往
昨日,背个书包,拖个行李箱,家住内蒙古的武汉工商学院的大一新生卢艺独自来到学校报到。一周前,她把生活用品打包快递到学校,然后去青岛玩了几天,再赶到武汉报到。
今年,和卢艺情况类似的新生还不少。高校新生报到的队伍中,行囊普遍不多,不少学生选择用快递方式托运行李,或是选择到校后再购买生活用品。
和往年相比,如今95后的新生上大学还有哪些新变化?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搬家式上学”早已成过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新生报到时的场景如同春运一般,大行李箱、特大号编织袋等随处可见”。回忆起1997年到武汉大学报到时的情景,如今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的汪滨老师记忆犹新,“一个人背着几个包,手里还要提个袋子,大家排着长长的队报到、办手续。”
2003年考进武大日语系的孙玲玲,也对当年进校的情形记忆深刻。她说,当时从家里带了不少生活用品,外加六七本专业书,最后所有行李装了3个背包。
与之相比,如今的大学新生可谓一身轻松。不论是到省外还是省内上学,他们都喜欢轻装上阵。
湖北经济学院的新生杜琳(化名)说:“大部分东西都会到学校周边去买,学校里还能淘到二手货,经济实惠。”
家住钟祥长寿镇杨畈村、即将进入鄂州职业大学的陈雪(化名)表示,上大学她随身只会带相关证件和重要的电子产品,其他生活用品到学校后再买。
此外,一部分家长和学生们选择网购来配置开学装备,因为电商平台购物可以省钱不少。
电子产品开始占大头
和过去背着生活用品不同,现在学生背包里电子产品开始占大头。
汪滨1997年上大学时,最让他爱不释手的是一个索尼随身听,“当时学生有个BP机就非常拉风了。我们那时流行随身听,平时我用来学英语,偶尔听听流行歌曲。”
2000年左右,大一新生的背包里都会多一张201电话卡或电话磁卡。后来,手机开始普及。2003年在长江大学上学的王平说,当时班里家庭条件稍微好些的同学,报到时都带着手机。
2008年,第一批90后步入大学校园。曾就读武汉工商学院的莫玉津去学校报到时,就带着智能手机上学。她说:“手机在我生活中位置,就跟喝白开水一样不能缺少。”一年后,她的笔记本电脑也被带到学校。
除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一大批电子产品开始“钻进”大学生的背包。如今高校学子背包里,至少有2件电子产品,而带书籍的大学生越来越少。
上学行囊在变化,但年轻学子的学习梦想没有变。杜琳表示:“行囊的变化只能说明时代在进步。作为大一新生,我们对大学生活有着无限憧憬,并会始终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