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救援”的力量

05.06.2015  17:38

  6月4日下午6点半,《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打通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梁相斌的电话时,他还没来得及吃晚饭。长江客船翻沉事件发生3天来,梁相斌和新华社的同事们一起经历了几个难眠的夜晚。

  从6月2日凌晨发出第一条消息,到4日晚间,新华社共播发文字稿470余条、中英文图片480余张、音视频近200条、新媒体稿件200余条。

  “我们在救援现场的记者都是连续24小时作战,没有倒班,困得不行了就在现场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然后再接着报道。”梁相斌介绍说,此次客船翻沉事件,新华社共派出32名记者,除了湖北分社的16名记者,还有总社和安徽、江苏、湖南等省分社的支援,后方编辑部同步开展全媒体联动报道,形成了一体化的联动机制。除了文字、摄影记者外,新华社此次还派出了6组视频报道记者,《“东方之星”最后影像披露》等独家视频报道被电视台、各大网站和新媒体终端大量转载转发。

  32名记者被分成“四方面军”,一路在救援现场蹲守,一路报道中央领导同志在救援现场的情况,一路到公安、医院、航运等相关部门了解最新情况,剩下的一路随客船乘客家属等待救援的消息。“四方面军”相互配合,互相补充,通过对交通航运、水文气象等部门的采访,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通过采访亲历者、目击者等,如实、客观地报道事件发生的过程;充分报道各方全力搜救情况,及时反映救援进展和动态消息。

  梁相斌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报道的准确性、权威性,无论是前方记者的稿件,还是后方编辑整合的稿件,都由湖北分社统一签发,保证报道“一个出口”,充分发挥了国家通讯社在舆论引导中的主渠道主力军作用。

  《长江救援,一场生命至上的国家行动》是6月3日新华社发布的一篇重头稿件。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到生命至上的国家救援、与时间赛跑的现场进展、凡人善举托起的生命奇迹。这篇由25名记者共同完成的稿件,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救援”的强大力量。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一切报道要以有利于救援为基础,报道内容要彰显生命的至上和人性的光辉。”这是梁相斌给报道记者提出的要求。正因为如此,读者在新华社的报道里才能看到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潜水员官东、被救后第一个报警的吴建强、救援现场的“逃婚者”胡锋、最先率领部队到达增援现场的汪涛……

  这场生命至上的国家行动仍在继续,这场以人为本的报道仍在进行。(作者:闫松)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