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喜逢政策“及时雨”
近日,财政部下达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比2013年增加4.2%,共支持项目800个(其中:中央191个,地方609个),与2013年基本持平。
据财政部文资办相关人士介绍,这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举措。
今年专项资金分配工作紧紧围绕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战略和规划,特别是配合落实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重要政策文件,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资金投向,更好发挥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
新政策文件亮点频频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表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从2010年开始的,至今已安排了5期,共计192亿元。
最近出台的文件是2009年9月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后续性政策,主要体现为如下趋势和亮点:一是顺应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二是顺应文化产业大融合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产业大融合。当前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融合成新的产业形态。融合的关键在于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本,以相关产业为载体。三是顺应我国电影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发展趋势。四是顺应文化与金融融合的发展趋势。五是顺应我国文化产业相似区域的区域协同发展趋势,不同省份、自治区的藏羌彝产业应该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才能够真正发挥最大潜能。六是顺应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以各地的文化资源特色为基础,进而实现差异化发展。
总体说来,上述政策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亮点频频,而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对相关项目的扶持正可谓恰逢其时。
文化贸易整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在财政支持的所有项目中,获得支持项目数最多的是对外文化贸易类。
有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进出口额为369.7亿美元,仅占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4.14万亿美元)的1%不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助理兼文化发展研究室主任李昂表示,总体上看,我国文化贸易的整体水平同美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显著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逆差依然较大;贸易总量在世界文化贸易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文化产品出口的辐射地区比较局限,国际化程度严重不足;领军型文化企业缺失;文化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不强,缺少具有国际认知度的文化产品原型等。
郭全中认为,下一步关键在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改善我国文化贸易结构,扩大文化贸易规模,缩小文化贸易逆差。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李兴国表示,文化产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让世界认知,需要“翻译”,需要公共关系去沟通。要让外国人对中国的好文化产品有好感受,让他们认知,让他们理解,让他们喜欢。没感觉,就不会喜欢,就没有市场。因此要学会换元思维学,学会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向和方式
毫无疑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完善的关键应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为前提,进一步完善投入的方向和方式。
郭全中表示,第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项目的投入。第二,加大对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项目的投入。第三,加大对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方面项目的投入,真正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四,给予不同类型的文化企业同等的待遇。第五,改变当前“撒胡椒面”的方式,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广、潜力巨大的项目,应该把有限的金钱重点投入到潜力大的项目中去。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专项资金的下达积极发挥专家评审作用。今年大幅扩大专家库规模,专家库总人数由54人增加至152人,涵盖专业领域更广,人员结构更合理,特别是新增了大量金融领域、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以适应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需要,同时也确保了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
除了依靠专家评审,也全面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双管齐下确保公平公正。首次引入互联网在线申报系统,首次对拟支持项目进行公示,增加了预算透明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