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领导参加审议报告提出竞进提质适应新常态谱写新篇章
连日来,省领导参加所在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审议各项报告。他们提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重大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大力度调结构转方式,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努力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王晓东代表参加荆州团审议时说,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三稳三新”,即:增速稳、物价稳、就业稳,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效益有新提高、活力有新增强,成绩来之不易。2015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要圆满完成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做到“四个一”:一是打开一个“总阀门”,就是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道工序”,深刻认识发展不够仍是湖北最大实际;二是运用一个“方法论”,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际出发谋划和推动工作;三是坚持一个“关键招”,就是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融资体制创新;四是强化一个“总抓手”,就是狠抓落实,做到部署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希望荆州抓住长江经济带、经济新常态两大机遇,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精准发力、奋发有为,努力实现更大作为。
阮成发代表参加武汉团审议时说,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提交的成绩单了不起,鼓舞人心。去年,全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克难奋进取得的。去年,武汉也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GDP超万亿元,同样来之不易,这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鼓励与支持。第二个感受就是,报告提出的新目标催人奋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今年全省工作的主要指标继续体现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把报告的精神落实好,按照全市经济总量万亿倍增的新要求,适应新常态,采取新措施,走出新路子,克难奋进,弯道超越,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多作贡献。
侯长安代表参加荆门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提振精神、鼓舞人心,报告中的几组数据标志着湖北省经济健康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市场化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投入,反映了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成绩来之不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报告对经济新常态作了分析,内涵丰富,县市区领导要学习好、贯彻好。要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牢牢把握稳增长的着力点。要以改革创新引领新常态,以改革作动力,向创新要效益、要出路。要学会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做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游泳健将。要积极推进法治、高效、廉洁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政府工作,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凝神聚力谋发展。
张岱梨代表参加荆州团审议时说,国生省长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风朴实,是一个顺民意接地气、聚人心鼓士气、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新要求,围绕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体现了坚持发展、积极作为的责任担当。近年来,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给荆州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荆州要牢牢把握现实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大力度释放发展潜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更加重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尹汉宁代表参加宜昌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清醒客观,部署工作符合实际;反映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体现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我们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积极谋划,把握大局,抢抓机遇,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宜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7万美元,财政收入仅次于武汉市,有非常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在全省具有样本意义。县域经济是全省市州中板块最大最整齐的,去年宜都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好几个县都是全省县域经济中的排头兵或比较靠前。山区经济发展也很有特点,宜昌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傅德辉代表参加恩施团审议时说,过去一年全省改革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恩施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成就更为难得。现在的关键是把思想统一到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上来,结合恩施实际抓好落实。要有竞进之为,坚决贯彻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竞进”二字底色、三维纲要的指导思想,抓住“十三五”机遇,在基础设施、产业特色、民生改善上谋划好新一轮发展,用更有作为的努力系数实现总量追赶和发展转型,为全省大局作贡献;要有绿色之为,在绿色资源利用上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担负起绿色发展的现实和历史责任,开发绿色、保护绿色、培植绿色、发展绿色,让绿色永远造福民族地区;要有开放之为,进一步打开“脑门”,敞开“山门”,用良好的精神区位和风清气正的环境推动改革开放,把资源优势变成现实发展优势。
黄楚平代表参加宜昌团审议时说,过去一年,宜昌稳神定气,克难奋进,生产总值达到3132亿元,增速9.8%,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亿,增幅31.5%,居全省第一。一些民生改善的指标也有很大的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精细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三个产业过千亿,15个国字号的示范试点工作在宜昌开展。但是,这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域副中心的定位还有一定差距,宜昌将坚定不移地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坚持“法治引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竞进作为”,在适应引领新常态中实现新作为、不断扩大新优势,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特优特美、既大又强”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努力向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首位迈进,为实现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君正代表参加襄阳团审议时说,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展示了省委、省政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各项决策的正确。与全省一样,2014年我们积极适应、把握新常态,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坚定不移稳增长、抓投资、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持续提升、增速继续领跑全省和汉江流域,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5年,我们将按照“三维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一元多层次”和“一主两副”战略,积极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在总结成绩中坚定信心,在迎接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把握规律,提升工作水平,在适应新常态中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以科学务实作风推进“四个襄阳”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贺家铁代表参加黄石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有底气、接地气、提士气,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有底气”就是2014年全省经济发展成效不错,质量提升,基础稳固,后劲很足。“接地气”就是谋划2015年的蓝图,符合湖北实际和新常态的要求。“提士气”就是发展形势催人奋进,激发了全省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黄石作为老工业基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辉煌的工业发展历程,谋求新发展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要着力在“老”字上做文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老树发新芽”;在“新”字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人”字上做文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县”字上做文章,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创造新经验、谋求新突破。要从严要求抓党建、持之以恒抓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冯晓林代表参加解放军团审议时说,这几年湖北发展很快,特别是在2014年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湖北省GDP增速达到了9.7%,很不容易,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很务实,尤其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人均增收都很快,人民群众受益匪浅。要充分发挥湖北丰富的科技、人力、经济、军工等资源优势,着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要畅通“军转民”渠道,省军区部队积极做好协调牵头工作,驻军院校利用科技优势对接民用产业发展,积极为全省军民深度融合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拓宽“民参军”路径,借鉴山东青岛市建设军民融合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打造高科技融合发展特色品牌,推进国防和经济建设互促共赢。
李春明代表参加十堰团审议时说,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以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对内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二是要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改革创新外贸管理体制、外商投资体制、对外投资合作体制,努力探索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规则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着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加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尽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新高地。三是不失时机地深化对内开放。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与央企对接合作,主动与在鄂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对接合作,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赵斌代表参加黄冈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我们“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信心。长江经济带是湖北期盼已久的重大战略机遇,要全面谋划、着力用好,尤其是加强规划引领,深入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是湖北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要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应有超常规的举措,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群众需求,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动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王玲代表参加荆门团审议时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到精神为之一振,要为三个方面点赞:一是为漂亮的成绩单点赞,二是为拼劲和作风点赞,三是为各级党委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点赞。建议:一是加大现代农业的推进力度,实现提档升级;二是加大新修订的环保法贯彻实施力度,建议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与行政规章。要高度重视流域水污染治理,努力破解城市管网建设管理的难题;三是着力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提高广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四是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工业4.0、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好企业与科研结合文章。
王建鸣代表参加黄石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14年工作客观实在,鼓舞人心;部署2015年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首先,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各市、县(市)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中,黄石首当其冲,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第二,要加强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大部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要进一步细化改革措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三,要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报告中提出的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50亿元,体现了一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
郭生练代表参加武汉团审议时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历年来最亮丽的,“高于全国、中部靠前”、“增速中部第一”等指标体现了湖北省去年取得的骄人成绩,经济总量超湖南,税收收入中部第一,粮食深加工产业全国第五,农民纯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当然,湖北也有“短腿”,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数低7个百分点左右,武汉市的第三产业占比也刚过50%,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武汉要在中部做发展建设的“龙头”、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的“龙头”,做精神文明大武汉、绿色发展大武汉。只要武汉早日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辐射带动城市圈区域的快速发展,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上一个新台阶。
曹广晶代表参加黄石团审议时说,2014年湖北省生产总值增长9.7%,非常不易。2015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压力、困难和挑战更多,增长要靠投资拉动。其一,抓好金融创新改革工作。今年要把握三个重点:实施武汉城市圈金融工程,主要是明确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大力提升圈内金融一体化水平;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主要是加强金融和产业的对接,最大限度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增加市场主体直接融资的比重,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引导民间资金的投资。其二,切实抓好棚户区改造工作。建议黄石要抢抓机遇、加强对接,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做好棚改工作。
许克振代表参加咸宁团审议时说,报告高屋建瓴,对新常态下经济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思维,落实战略促发展。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向东向西双向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牢固树立竞进思维,推动转型促发展。加快冶金等四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高端装备制造等六个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加快软件与集成电路等十大重点领域创新突破。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融合创新促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产业、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要牢固树立抓落实的思维,把中央政策和发展战略落实到项目和行动中去。
梁惠玲代表参加鄂州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作总结和部署符合湖北实际。特别是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让人振奋、催人奋进。要充分发掘利用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发展气场,主动适应新常态,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首位,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重点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实现“五个转变”:粮食生产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农产品生产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产业化由内部优化向内外联动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节约经营转变、驱动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甘荣坤代表参加随州团审议时说,2014年湖北省取得“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好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不够仍是湖北最大的实际,2015年,要咬定稳增长目标不放松,善于找准着力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要加油助力。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具体项目谋划落地、具体问题解决着手,攻坚克难,注重实效。招商引资、土地出让、扩大开放等,在新常态下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聚集发展。坚持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要加大开放力度,下大力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促使更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快推进旅游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湖北日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