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头版报道:“世界硒谷”崛起仙居恩施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记者潘文华 李赤 通讯员谭也平 周诗泉
物以“硒”为贵,大美恩施倚“硒”展翅,跨出大山,走向全球。18日,第二届中国硒博会在山城恩施拉开序幕,来自全球、全国的500家企业云集山城,硒中淘金。
“我们要整合硒资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世界硒都’打造成‘世界硒谷’!”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信心满怀地说。
唱响“硒”声音
硒被誉为“心脏的守护神”、“长寿元素”和“天然解毒剂”。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恩施州,拥有世界上最富集的硒资源。2011年9月,恩施州被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授予“世界硒都”称号。
坐拥宝藏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发财。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州委、州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着力唱响、唱好“硒”声音,并将“世界硒都”与“天然氧吧”、“民俗风情”列为全州三张名片来打造。
作为国家级权威博览会,首届硒博会吸引了全国15个省市的365家企业、5000余个产品参展,现场签订了81亿元的协议。恰如一声惊雷,搅热了全国发展硒产业的激情。此次硒博会,来自全国各地参展企业有近500家,参展产品在5000个以上;国内25个富硒地区的代表签署了《关于推进中国硒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启全国富硒地区合作发展的新平台。
在注重平台引进来的同时,州政府也积极走出去,传播“硒”声音。去年5月,州政府在北京举行恩施硒茶博览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宾客。这是“恩施硒茶”公共品牌建立后,旗下56家茶企首次抱团闯市场。来自意大利、摩洛哥、几内亚等国家和北京、天津、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客商现场签约10多亿元。当年8月,在山东济南举办的中国茶叶博览会上,“恩施硒茶”再次组团参展,好评如潮。
仿效茶产业,由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硒”营销平台在线上与线下不断拓宽。线下,“硒博汇”专卖店在恩施女儿城开业,“恩施硒茶”专卖店陆续在北、上、广等大中城市拓展。网上,特色中国恩施馆入驻企业500余家,交易额过亿元;“硒可商城”、“唯硒”平台、“大山鼎”生活馆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恩施硒产品走进了寻常家庭。
掌控“硒”话语
18日,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恩施正式投入运营,中心为全国性的富硒产品权威检测平台,可年检富硒产品万余个批次。今后,中心将围绕富硒产业集群出台标准,开展技术培训、产品质量认证等服务。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坐拥独特的硒资源,再也不能为别人打工。为此,近两年,恩施州当仁不让,积极研发硒产业的相关产品标准,以掌控硒行业话语权。去年6月,州政府出台了硒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并由权威部门核发硒标志,严格规定了富有机硒产品、富硒产品和含硒产品的专用标志,让消费者购买时一目了然。
对硒开发利用研究,恩施已走在全国各地区前列。目前,州里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硒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市场及基础研究体系,培育出圣峰药业、聚硒康农业等120多家硒产品研发企业,占全国硒产品研发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围绕硒标准制订,各项科研攻关加快推进。
“国家富硒产品质检中心落户恩施,既是对恩施在硒开发利用地位的认可,又让恩施赢得先机。如今,国家硒产品检测恩施‘说了算’!”州质监局局长谭德明说。
富硒茶、富硒粮油、富硒矿泉水、富硒畜禽产品、硒蛋白、富硒烟……40多个研发大项,催生硒产品不断创新,产品附加值逐年提升。
激活“硒”产业
建始县花坪镇大洪寨村硒矿丰富,海拔适中,村里还拥有独特的山泉资源。在州政府的扶持下,当地发展起三文鱼、中华鲟、金鳟鱼、虹鳟鱼等珍贵鱼类养殖,目前养殖基地已近50亩。因为水质独特,品种珍贵,引来客户上门购买。当地农民仅靠这一产业,人均增收近2000元。
既要兴州,更要富民;既看市场,也要生态。围绕硒资源,恩施州硒产业从一开始就制订了三维纲要。
在州委六届五次全会上,恩施州提出烟草、茶叶、畜牧等六大产业链建设,要求全州上下按照“生态、有机、富硒”发展理念推进硒利用与各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保护现有的富硒资源,不能破坏是开发,不能菏泽而渔。如今,全州已建成富硒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200多万亩。富硒产品252个,从事富硒产业的企业156家,富硒产业总规模167亿元,烟叶、茶叶、高山蔬菜、魔芋、中药材等富硒产品基地面积在国内最大,一个全国最大天然富硒产品生产基地正越做做大。
依托富硒资源,恩施富硒茶、高山蔬菜、小杂粮、硒虫草及食用菌、食品饮料、畜禽产品等富硒产业已具雏形。“恩施玉露”富硒茶、“思乐”富硒肉制品、“大山鼎”富硒蔬菜、“清江源”富硒烟叶等知名品牌走俏国内外。去年,恩施硒产品出口美、日、韩等国,创汇5000万美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和农民与“硒”结下不解之缘,“世界硒都”正大踏步向“世界硒谷”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