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民间”天然正当的神话

01.09.2015  10:49

  长江日报论员 李杏

  今年8月初,一篇名为《凉山小女孩写“世界上最悲伤作文”》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四年级小学生木苦依伍木父母双亡的辛酸经历令众多网友感到揪心。受到这篇作文的感动,很多网友捐款扩建了西昌索玛花爱心小学,但目前这所学校被当地政府认定涉嫌非法买卖土地,违法建设,非法办学,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同样是民间爱心助学,近日曝光的另一则新闻,却只能用令人震惊与愤怒来形容。有媒体报道,“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披着公益外衣性侵多名中小学生,所谓的爱心助学善举背后,竟然是伸向女童的黑手,曾经广受赞誉的“助学达人”的恶魔面目由此被揭开。

  “慈善”、“志愿者”、“民间爱心组织”,是当前舆论中的几个热门关键词。很多时候,一旦贴上这些标签,似乎就意味着纯粹的爱心,不求回报的奉献,其正当性和合法性无需置疑。索玛花爱心小学得到众多网友的热心捐助,除了孩子们令人同情的处境,这所小学的民间慈善背景,也是迅速获得人们关注与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助学达人”王杰屡屡得手,也与其民间爱心人士的身份有很大关系。然而,社会对“民间”的好感与信任似乎并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民间”的概念是复杂的,但凡非官方的一切行为和主体都能包含在民间的范畴内,从另一方面讲,这种包罗万象其实也意味着五花八门,缺少约束。在民间,大部分人过着普通的生活,但也有人在民间干着招摇撞骗、违法犯罪的勾当,破坏社会道德和秩序。民间行为鱼龙混杂,如果对民间不加以监管,很难想象会是怎样混乱的状况。

  索玛花爱心小学的遭遇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遗憾,但面临严肃的法律问题却不能“感情用事”。尽管这所小学可能是当地贫困儿童受教育的最后希望,尽管有着“最悲伤”的心酸故事,也不能就此掩盖一切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实,依法拆除有着安全隐患的违建,在民间慈善小学身上完全也可以理直气壮。在这个意义上,与弱势群体关系密切的民间助学其实更需要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慈善也好,民间也罢,都不存在什么与生俱来的正当性,更不能被用作幌子,成为藏污纳垢的挡箭牌。值得反思的是,诸如“民间”这样的词语正在被塑造成一种新的神话,民间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积极的含义,诸如民间组织、民营企业、民间社会等,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充当着最具活力的正面角色。

  更有甚者,在当下的“官民”关系之间,时而出现一股强烈的倾向,从不质疑“市场”和“民间”,不问是非对错地一味倒向“”,轻易相信打着民间旗号的事物,无底线地为其大开方便之门。

  社会运行必须有原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法律都是基本的行为的底线。不仅公权力要受到严格的监督,民间行为也没有自带免疫的特殊属性,要打破所谓的民间神话,就要坚持在监管上一视同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