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亲努力打拼在黄石安家 不想让孩子再留守

01.06.2015  12:47

  胡斌(中)和家人在一起

  楚天时报讯 1986年出生的胡斌,老家在大冶金牛,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留守儿童。如今,胡斌已在黄石安家,女儿不满一岁,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想让孩子再留守。

   颠沛流离的留守童年

  1986年,胡斌出生于大冶市金牛镇胡铺村4组胡家畈湾。6岁的时候,父母在上窑做副食生意,胡斌的学前班就在上窑念的。

  随后,父母去了武汉汉正街做生意,胡斌就回到大冶金牛老家胡铺小学上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父母把胡斌接到武汉上学,但刚过了一个学期,父母又去了湖南做生意,把胡斌寄住在同在汉正街做生意的姨妈家、舅舅家。

  在武汉,胡斌的二、三年级是在石码头小学上的,四年级是在另一所小学,如今已记不清了。

  留守的滋味,胡斌如今回忆起来仍记得几幕场景。1995年,在武汉上二年级,寄住在舅舅家,家里前店后住,房间不够、床也不够,胡斌和外婆睡在走廊的铁架床上,“很想念爸爸妈妈。

  一天清晨,蒙蒙亮中,胡斌听到有声音在喊自己的小名,那是父母带着弟弟妹妹从湖南回到武汉看他,晚上出发,清晨抵达,刚到舅舅家门口,父母就忍不住喊他。“那亲切的呼唤,一声比一声近,当我确定不是在做梦,又激动又陌生。

  三年级的时候,荆门在搞招商引资,父亲和一批同行从湖南回来考察。从武汉经过时,父亲把胡斌带到荆门一起考察,“那三天真高兴,像旅游一样,尽管生意没谈成,但荆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五年级,父母把胡斌接到了湖南郴州。在湘运子弟学校,胡斌读完了五、六年级,这两年,也是胡斌在父母身边最完整的两年,成为儿童时代愉快的记忆。

   学习父母身上的打拼精神

  1999年夏天小学升初中考试那天,仓库失火,几十万货物烧没了,爸妈的生意顿时陷入困境;再加上户口还在老家,受限于学籍制度,当年秋天,胡斌又回到老家金牛胡铺中学上初中,寄住在大伯家。

  在农村,农忙时节需要小孩帮忙做农活。胡斌的小学时代几乎都是在城市里度过,没经验。刚做农活时,抱谷子,稻穗拿反了侧在怀里;插秧时,胡斌在前边插得歪歪扭扭,婶娘跟在后边纠正重插,还笑称“这孩子是回来体验生活的。

  暑假的时候,胡斌一个人去湖南,先坐汽车到咸宁火车站,再坐绿皮火车,9个小时到郴州。“刚去的时候,妈妈很高兴,心疼得不得了。过了几个星期,开始嫌我调皮捣乱,但是不耐烦还没攒到高峰,暑假就快结束了,妈妈又开始舍不得了。

  与父母的分分合合,让胡斌体味到父母的不容易和打拼精神。这种打拼精神,胡斌得以传承。高中就读于位于金牛镇街的大冶二中,开始住读,周末放假还是回大伯家。父母这时已转战浙江台州做生意。

  2005年,胡斌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读法学专业,立志做一名律师。2009年夏季毕业,同学们都离校了,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胡斌在准备9月份的司法考试,10月份成绩出来,358分,与合格线360分差2分。

  随后一直到春节,胡斌在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一边继续备考司法考试,一边学驾照。2010年3月至6月,胡斌回到黄石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6月到9月,他又回到武汉,报了一个培训班。当年10月,他以413分稿分通过司考。“毕业后的那一年多里,看着同学们读研的读研,上班的上班,我却还在备考,很是彷徨,但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