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故地 感受老区人民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长征精神
野草丛生的抛荒田,也开拓成了硕果累累的采摘园……
10月11日至13日,参加“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 “走转改” 湖北站主题采访活动的40余位网络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们,沿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脚印,走访通山、麻城和红安三地,在重温革命故地的同时,也一路感受着老区人民在扶贫攻坚战场上,诠释出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特困户搬新房也能享受“拎包入住”
“房子的面积有220多平,5口人住下来绰绰有余,政府还帮忙装修,我们直接就住进来了!”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刘会忠回忆起年初搬迁的情景,仍然很激动。
他的新房在大畈镇白鹭新村,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半小洋楼,水电路网齐全,73户贫困户正陆续装修入住。
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时俊说,每户房子造价18万元左右,村民自己出资8万元,其余资金由村里筹措。针对刘会忠这样的特困户,村干部们还自掏腰包2万元,为他解决房屋装修难题,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房子有了,生活也得有着落。依靠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刘会忠挂靠入股到阳春圆饼厂,一年就能分红1万元。村里还专门安排刘会忠夫妻俩参加勤杂及保洁工作,油茶基地、光伏发电、生态养鸡场也让全家人收益不少。
美景成了贫困户生活的“钱景”
在麻城五脑山“花之梦”菊花园,数万盆不同种类的菊花正次第盛开,色彩斑斓,精心修剪的园艺造型引人注目,游客流连忘返。
参与园区建设的人里,有一大半都是周边虎型地村的村民。这个菊花园,就是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脑山林场)与虎型地村共建的旅游扶贫基地。
“在我们共建的旅游扶贫基地,有800多位村民务工,其中有70户精准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参与基地建设,参与率100%。”五脑山林场副场长周登辟介绍,村里31户精准扶贫户还将到户的扶贫资金30万元投入菊花园建设,预计2016年全村224名贫困人口人均将增收1860元。
麻城的红色遗迹同样成为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本。麻城乘马会馆遗址展示着“中国第一将军乡”乘马岗镇的革命历史和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26位乘马岗籍将军的英勇事迹。年接待参观者10万人次,可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就业。
为纪念“黄麻起义”和缅怀鄂豫皖革命先烈而修建的麻城烈士陵园,则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之一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节点。
抛荒地变身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热土
“我们这的建设用工大部分都是本地的贫困户,收入绝对不比外面差。”在红安县七里坪周家墩生态园,负责人周学龙告诉来访的媒体代表们,园区今年已用工近3万人次,带动本地农民工创劳务收入200万元。
生态园目前已流转土地2000亩,建成了樱花园、桂花园、荷花园、葡萄园、红安苕基地、龙泉古井品茶区、农家乐、葡萄走廊、观景亭台等项目,带动了周边5个村175贫困户共508人参与脱贫。
这只是七里坪镇成功流转农民土地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全镇农业招商工作,镇里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优惠政策,将全镇10000多亩闲置土地进行分类规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活动,与此同时,对引进项目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015年,七里坪镇有张李家、九龙寨东坡粮油等12家农业园区项目落户,共流转土地2万多亩,发展水果、茶叶、红苕、优质稻种植。200多位本地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共办专业合作社39家,流转土地、山林8万亩,共带动本地劳动力30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500多人,人平年打工收入2.6万元,昔日抛荒土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方热土。(张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