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大九湖

24.10.2014  10:38


 

图为:大九湖秋韵。

 

图为:天空中鸟儿成群。

 

图为:与会代表们相互挥手致意。

 

图为:近距离接触大九湖湿地。

 

图为:树干内生出另一种植物。

 

图为:看不完的美景,只能依靠镜头记录。

 

图为:云层密布之下,平静的湖面显示出另一种独特的美。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汉昌 倪娜方琳 张真真 胡弦 廖志慧

   一片神奇之地,让来自全国各地30家省级党报的总编、主任、编辑深深沉醉。

   日前,这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媒体精英,进入这片弯弯曲曲的湖中栈道,他们说得最多的是“真美”,做得最多的是拍照。

   这里是大九湖,藏匿于神农架群山之间3万多亩的高山湿地。群山环抱,九湖相连,山湖依偎。

   此时秋意渐浓,山林尽染,花叶红黄,水草荡漾。湖面的倒影将一切重现,静谧中如梦如幻。山、林、水、雾完美相拥,宛如一幅和谐曼妙的画卷。

   一来到湖边,嚓嚓嚓,采访团的代表们不约而同掏出手机一阵猛拍。“太美了,简直拍不过来。”云南日报编辑中心的钱红青编辑特地将自己的手机调成全景模式,来自旅游大省云南的她,观赏过无数美景,但大九湖仍然让她流连忘返。每到一处,她都拍下了和同伴欢乐的合影,钱红青这样形容自己:脸都笑酸了!“有山有树、有花有草,大山深处居然还有湖,壮美、开阔,有点欧洲风情!”新华日报副总编辑缪小星赞叹不已。

   移步换景,人在画中。一路上,陕西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仁华一直没舍得收起手机。每到一处,都会一边拍照留念,一边赞叹:“真美!”他说,上了年纪,就喜欢和好友、儿女一起,在这样美丽安静的风景中走走,聊聊,非常满足了。“争取下次带着他们一起来大九湖好好转转!

   吉林日报副总编辑单海鸥边走边深呼吸。“这里空气很好,森林植被都是原生态的,远看有山,脚下有湖,手抚水草,耳畔有风,好不惬意。

   浙江日报要闻编辑部副主任钱锋问:这么高的山,湖里的水从何而来?大九湖湿地管理局副局长张建兵回答:这里每一滴水都来自天上,东西走向的大巴山山脉、南北走向的巫山山脉在这里交汇,长江充沛的暖湿气流到这里凝结。“浙江也有湿地,但没这么大面积的,这里生物多样性保存非常好。”钱锋赞叹。“怎么有股微臭味?”新疆日报编报部副主任王新红问一旁的同行。原来,这里是华中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泥炭藓沼泽湿地,其泥炭层最厚达3.5米,据考证,其形成历史达3万年,详实记录了华中地区1.6万年来的气候变化,微臭味就是泥炭层发出的。

   张建兵介绍,泥炭可蓄积超出自身体积5倍至8倍的水,被称作“固体水库”。而生长在大九湖湿地的泥炭藓,更是能吸收自身“体重”25倍的水分,经论证,对富含氮、磷、重金属的污水净化率高达90%。“如今,还能保持这么原生态的湿地,真是不容易!”解放日报新闻编辑部主任助理宰飞感叹。

   其实,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大九湖由于过度种植反季节蔬菜、种草养畜等,造成湿地水面基本消失、各种野生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2008年,政府开始擦亮这一串“遗失的珍珠”,修复生态,发展旅游业,走上“不砍树、不毁林、不开矿、不截流发电,也能让百姓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海南日报编辑中心一级编辑胡续发细心,发现沿路都设有警示牌,提醒游客,附近可能有毒蛇出没,请注意安全。“从这些动物,还有植物可以看出来,大九湖的生态环境非常好。

   贵州日报副总编辑万群评价,看到大九湖,感觉湖北的旅游正在升级,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打造成旅游目的地、休闲地,洗心洗肺,静心静养。他建议,大九湖的九个湖,就要挖掘出每个湖的特质,有新意而又相得益彰,让游客不觉得重复。

   保护好神奇大九湖,别让这份美景消失。这一行,让采访团的代表们有了共同的心愿: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秀,动植物更好地生存,千万不要出现低端无序的商业旅游开发,要保持一个原汁原味的大九湖。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