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侦手段得心应手 老神探大数据识破"宜春帮"
洪山公安分局刑警李耿民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岳源 通讯员刘桑萍 杨槐柳 冯威)昨日,洪山公安分局刑警李耿民收到一份特殊的信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用稿通知。他将多年来侦破流窜盗窃案件的经验化成13页8000余字的论文,将在该学报11月刊发表。
李耿民也许是全市“最老”的一线刑警——今年56岁,干刑警34年。2007年,时任洪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的李耿民临危受命,组建全市第一支“两抢一盗中队”;2011年“实改非”,他找到领导:“不当官可以,但要让我继续办案。”
李耿民也许是全市“最前卫”的一线刑警——视频追踪、技术锁定、网络研判、DNA鉴定、测谎……所有这些现代刑侦手段,他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负责“两抢一盗中队”7年,侦破疑难盗抢案1000余起,其中上级督办案100%侦破。
出手即胜,李耿民被称为“江城神探”;一代代“徒弟”更是心服口服:“大数据”是他的破案神器。
去年,洪山公安分局成立“李耿民工作室”,这是全市第一个刑警工作室。
勘察现场识破“锡纸开锁”
湖北首起:“宜春帮”栽了
2010年11月30日上午,洪山区某小区一业主家中价值30万元财物被盗。勘察现场发现,受害人家中被翻得杂乱无章,却没有任何破门、翻窗痕迹。再看小区监控,案发前不久,一伙可疑人员大白天开着马自达轿车进入小区,随后原路离开。
“熟人作案”在争论中渐成同事们的共识,大家目光转向李耿民。一直不动声色的老李嘴里蹦出几个字:“江西宜春来的!”语气之坚定,让在场众人大惊失色。
李耿民从容道来:这是典型的“宜春帮白日闯”——光天化日开车进小区,用“锡纸开锁”方式作案,作案时往往以居住地为起点,700公里为活动半径,在全国四处流窜作案。作案时驾驶租来车辆,用多副假车牌,住店不登记,在作案地停留时间极短。
其时,“锡纸开锁”尚属新名词,三镇发生多起同类案件,多路侦破队伍陷入僵局。
方向明确,李耿民率领队员们九赴宜春,抓获4名嫌疑人。
这是湖北省首起侦破的“宜春帮”入室盗窃案件。
李耿民为什么能一眼识破“宜春帮”?原来,当时“宜春帮白日闯”在全国流窜作案,令多地叫苦不迭,虽然湖北并未成为“重灾区”,但李耿民从公安信息网海量的案件信息中发现这类案件后,便开始留心比对、研判,各种各样的信息早已稔熟于胸。
不仅仅是“宜春帮”,“凉山帮”、“英德帮”等作案手法都在李耿民的脑海里形成一个个“文件夹”。一些没有头绪的盗窃案,李耿民在现场来回转几圈,立马确定侦查方向。
测谎仪让两年悬案峰回路转
嫌犯满头大汗:是我干的
2010年12月底,广埠屯电脑城一电脑公司仓库被盗,20多台笔记本一夜消失,损失近20万元。而一年前,这家公司曾被盗现金15万元。
老板怀疑内盗,一个被他炒了鱿鱼的店员有重大嫌疑。
这位“店员”同样是办案的派出所民警重点怀疑对象,屡屡被“请”进派出所,却苦于找不到直接证据,只能放人。
2012年4月,走投无路的失主来到洪山分局上访,李耿民无意中听见案情,毅然决定接手。
监控视频中,窃贼身材魁梧,老板说,体形与前店员相似。李耿民凭判断,窃贼目标明确,是有预谋作案,此前的侦查方向没有问题。但直接证据在哪里?
必须转换思维方式。李耿民的目光放在嫌疑人现场的遗留物上——一个蓝色提包,里面有作案用的六角撬杠。“何不来一场测谎?”
包括嫌疑人在内的6名员工,被带到一家宾馆。李耿民与测谎专家蔡晓东一行带着精心设计的测谎方案到场。
“那天晚上你在哪?”“你用过蓝色布包吗?”“撬杠是什么样子?”问题连珠炮般抛出,被测谎者心跳、血压等各种相关数据,在电脑屏幕上大幅波动。
半小时后,嫌犯满头大汗:“是我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