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字当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吹响春耕备耕集结号
编者按:新年刚过,很多农民都在盘算着外出进城打工,却有一批人在探讨如何让留下来的农民能够更好的种田,不出乡土也能挣到比外出打工更多的钱,这批人就是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操盘者--农业部门科教工作者。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新型职业农民”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还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保证。
春耕备耕培训正当时
2月6日,新年上班伊始,年味犹浓,省农业厅2017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师资培训(管理人员)班在东西湖区农广校悄然拉开帷幕。新年新气象,科技教育工作也要不断创新思路。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同志带领处室工作人员与基层科教负责人欢聚一堂,座谈交流,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探讨路子,明确方向,课堂互动气氛热烈,厅科教处以这种别开生面的工作形式开篇谋局,顺致基层同志鸡年吉祥,工作顺利。
座谈交流别开生面
简单的开班仪式结束后,就开始了互动环节。以问题为导向,直奔主题,没有太多的“大话”和“空话”,厅科教处负责同志鼓励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答疑解惑,这与以往培训一上来的理论知识授课相比,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新年的农业科教工作新风让大家对崭新的2017年充满更多的期待和希冀。
答疑解惑听取基层意见
通报问题敢于揭短亮丑。2016年11月中下旬,厅科教处牵头对2015年度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了绩效考核,成立了10个考核组,抽调部分市、州农业稽查专家,对全省17个市州、91个县(市、区)实现“拉网式”考核,通报了部分典型案例,共向各地农业局开出476条项目问题整改清单,具体到每个培训班的每个票据,限时整改到位。主要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严格遴选学员、跟踪服务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但截至目前,91个整改县只有59个县报送了整改报告。会上,科教处有关负责同志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再次划定时间节点,有关县市如果再不报送整改文件,将在一定范围内点名通报并采取有关“制裁”措施。
踊跃发言谋划新年工作
座谈交流紧扣热点难点。从交流和绩效考核的情况来看,各地能够认真实施项目,规定动作基本到位,较往年有较大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个别地方外,绝大多数项目县均全面完成了2015年度的培育计划任务。绩效考核共抽查参训农户2000人,电话随机抽查平均接通率在80%左右,学员反馈培训满意率为85%,部分学员电话无人接听,空号、错号等现象明显减少。各地也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荆门市政府拟出台有关政策支持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职业农民的含金量。孝南区元旦期间搞培训,农户积极性高涨。孝南区提出了“教师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强调了师资安排的重要性。麻城就电视问政事件做了认真检讨,并就下一步工作做了明确表态。就项目实施,厅科教处有关负责同志强调,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规矩意识;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要求,强化精细管理。
政策解读全面谋划未来。厅科教处有关负责同志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考核指标》和《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做了全面解读。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综合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开放有序”的具有湖北特色的分级分类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贡献率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培育100万职业农民,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各地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支撑支持、提升科教服务能力等方面强化保障措施,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精彩授课入脑入心
开班第一课主要围绕职业农民培育核心问题展开,学员听得津津有味,积极踊跃发言,认真做好笔记。记者在培训现场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厅科教处主要负责同志。
什么是 新型职业农民 ? 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什么会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自2012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是中央的一项重要强农惠农政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构建职业农民队伍,既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工作;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农民的素质跟不上来,再好的措施,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落到实处。农业部门要勇于克难攻坚,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从履职尽责和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的高度,切实把这一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职业农民培育转型的关键是什么,怎么转? 总体来说,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尽快实现从培训向培育的转变。由训到育,一字之差,需要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二是实现“办班”向“建队伍”转变。一次性地办班很容易,把人数、天数凑齐,项目就可以交帐了。而建队伍则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建队伍还要用好队伍;三是由单纯地分“蛋糕”向“做蛋糕”转变。从项目资金的角度讲,资金是有限的,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单纯几天的培训是培养不出新型职业农民来的,这就需要以培训为起点,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做好培育工作。
转型的难点在哪里? 难点在于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要勇于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主动适应整体转型的思路和要求,从过去分钱分物的“项目”观念中走出来,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要求来实施好项目。要立足于农业发展大局,规划好为谁培养、靠谁培养、培养多少等问题,确立培养的总体目标。
如何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关键在于培训对象选的准不准,培训内容安排的对不对,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的合不合适,这几项基础性工作认真扎实搞到位,招生难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实施精准培训,真正实现让有需求的农民获得有价值的培训。
如何落实项目的主体责任? 各级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农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作为农业部门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
如何搞好后续的跟踪服务? 对学员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组织培训老师定期对进行回访和上门技术指导,通过QQ群、微信群、12316服务平台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争取成立职业农民协会和联盟,为参训学员提供技术、政策、信息等咨询服务。
如何强化政策扶持? 从农业部门自身,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向新型职业农民聚焦,包括高产创建、农技推广、病虫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其次,要确保各类农业补贴、支持现代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再次,要努力将新增的农业项目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如何做好认定管理工作? 认定管理也就是对学员信息摸底的问题。当前要重点聚焦各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物流业等新型主体领办人,要在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个建档立卡,入库联网,动态管理。让真正从事农业、迫切渴望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愿意成为职业农民的人接受培育。
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推动农民培训由“阳光工程”培训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步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育体系,打造了一批培训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先进职业农民典型,成效显著。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体转型较慢,职业农民队伍规模还比较小,对现代农业的支撑较弱。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要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的实际需要、与当前依法廉洁行政的要求有差距,这就需要农业部门想更多的办法,探更多的路子,真正实现广大农民的职业化,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