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人口、年均财政收入不足8亿元的广西龙州县,年均投入教育经费却接近3亿元。这一位于中越边境的边陲贫困小县,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龙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虽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教育投入却不小。2012至2014年,县本级财政投入教育分别为2.25亿元、2.98亿元、3.55亿元,分别占全年财政收入的34%、39%、42%,三年累计投入8.78亿元,年均增长38%。 要想改善农村学校破旧面貌,不能光靠“撒胡椒面儿”。个别偏远小学由于生源锐减,大量教室闲置,需要局部撤点并校。龙州县发放调查问卷1.5万多份,征求群众对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的意见,群众支持率达98%。在此基础上,全县撤并了36所学校,一些乡镇教学点被撤并到中心校,8个乡镇的初中被合并到县城龙州一中。 2013年龙州启动“教育大提升”工程,不少农村小学、初中在这一年获得了经费新建、改扩建校舍,一大批标准化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地建立了起来。那些因合并而扩大了规模的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得到充分提升,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把初中腾出来的资源办小学,小学腾出来的资源办幼儿园,构建‘初中集中县城办、小学集中乡镇办,原初中办小学、原小学办幼儿园’的格局。”龙州县教育局党组书记谢秉宗说。 经过布局调整和资源重新分配,龙州的农村学校再也不比县城差了。龙州县彬桥乡热作小学是一所有近400学生的村级小学,记者日前在校园看到,整齐洁净的学生宿舍、一人一套的教师周转房、带餐桌餐椅的学生标准餐厅、隔间式抽水卫生间、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科学实验室、足球场、户外书吧……校园与城市学校不相上下。 “学校条件好了之后村民都愿意让孩子寄宿在学校,一来便于教育管理,二来家长也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校长苏国明说。 合并到县城里的初中,令当地初中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记者在龙州一中校园看到,学生们上课秩序井然,大课间时玩的都是背篓接绣球、竹竿舞等壮族传统体育项目。 有了这些努力,2014年3月,龙州县正式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申请通过自治区级义务教育发展评估验收。今年9月,龙州县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比原本计划提前了5年,成为广西第一个通过评估验收的边境贫困县。 “我们坚信小县也能办好大教育、穷县也能办出富教育。”龙州县委书记秦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