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法机关舆情处置能力稳步提升
1月22日,法制网舆情中心发布2015年度政法舆情研究报告。法制网舆情中心以第三方机构的身份,从全年收录的近2000个典型案例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324个案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政法舆情态势总体向好,政法机关舆情处置能力稳步提升,热点涉法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疏导。
具体来看,65.7%的政法机关会针对舆情事件作出回应,而在24小时内主动作出回应的事件占比已达78.3%;在官方作出回应的舆情事件中,有59.2%的事件得以平息。
更为显著的是,采取积极回应策略的政法机关占比为68.5%,较2014年(56.5%)提高12个百分点;采用故意遮掩、强硬抵制等消极方式应对舆情的政法机关占比为11.8%,较2014年(27.0%)下降了15.2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政法机关舆情处置的信心和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对舆论的态度更加包容和开放。
据法制网舆情中心负责人介绍,2015年,法治环境、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政法舆情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提出的涉法网络舆情事件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原则,为政法机关的舆情处置工作指明了方向。
法治环境改善,舆情态势向好
2015年,司法改革在探索中有序推进,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各级法院全面推行立案登记制、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陪审员制度改革、公益诉讼改革、律师制度改革等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法制网舆情中心负责人称,一系列改革举措助推政法机关继续转变工作思路,对接社会需求,进一步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对减少涉法舆情事件、消除公众质疑起到良好作用。
该负责人还指出,舆情事件“依法处置”原则的确立和贯彻实施,让政法机关在面对执法争议(如邯郸交警下跪执法)、情法纠葛(如南京虐童案)时不再被舆论裹挟,在处置政法干警违法违纪事件(如最高法副院长奚晓明被立案调查)、涉律师类敏感案事件(如锋锐律所“维权”律师被拘)时不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所彰显出的执法自信助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而舆情处置的公众认可度也随之稳步提升。
网络环境激变,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5年,网络信息化速度不断加快,各种互联网创新应用推陈出新,为政法机关实现“以信息化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目标创造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
在社会沟通能力建设方面,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政法新媒体在多起舆情事件中发挥巨大的信息公开、舆论引导作用,且随着其进一步向智能政务新媒体转型,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服务促沟通,以沟通赢民心”的良好传播格局。
但微信等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构成更加复杂、多元,及其半私人化的传播模式,导致谣言、有害信息传播更为隐秘,非理性特征逐步凸显(如“拐卖儿童一律判处死刑”舆情风波),对有关部门的舆情应对处置和网络监督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在经济生活领域,互联网约租车、互联网民间借贷APP等渗透社会经济生活各方各面的新生事物也在2015年引发一波又一波舆论争议,甚至衍生出线下的群体性事件、诉讼案件等,介入实情处置的政法机关面临实体工作和网络舆论的双重压力。
法制网舆情中心认为,未来政法机关仍将面对更新潮的创新应用、更复杂的网络环境,如何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如何科学治理去其糟粕是长期面临的课题,值得深入探索。
社会问题多元,经济矛盾凸显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领域矛盾相对集中,对政法机关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提出严峻考验。
法制网舆情中心认为,2015年股市动荡、证券金融业反腐、民间借贷维权事件等此起彼伏,政法机关屡屡出手受到舆论肯定和支持。然而,如何形成一整套高效、规范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仍有待深思。同时,经济矛盾凸显的背后是旧有社会问题的延续。诸如拆迁纠纷、上访维权、实名举报、校园暴力、精神病犯罪等事件仍然较多,政法机关在这些事件中的执法方式、执法细节等仍是舆论关注焦点,部分公众对事前风险隐患排查也有较高期待。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提出,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等一系列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
舆情应对稳步提升,细微处存隐忧
法制网舆情中心对324个典型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65.7%的政法机关会针对舆情事件作出回应,而在24小时内主动作出回应的事件占比已达78.3%;在官方作出回应的舆情事件中,有59.2%的事件得以平息。
更为显著的是,采取积极回应策略的政法机关占比为68.5%,较2014年(56.5%)提高12个百分点;采用故意遮掩、强硬抵制等消极方式应对舆情的政法机关占比为11.8%,较2014年(27.0%)下降了15.2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政法机关舆情处置的信心和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对舆论的态度更加包容和开放。
法制网舆情中心也认为,在政法机关舆情应对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基层政法干警媒介素养和舆情应对能力仍有待提高;警媒关系构建、内部信息非法泄露、执法人身安全保障等诸多议题也警示政法机关需要对本职工作予以规范,减少因工作失误而引发舆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