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老人等待27年拿到户口本

11.11.2014  12:15

  陈笑宇不时拿起户口本当宝贝一样端详记者林敏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林敏 通讯员朱照阳 潘喻荣)对大多数人而言,年纪大了或退休以后,“身份”可能就变得不再重要,而82岁的陈笑宇为获得一个合法“身份”,等待了27年。再过几天,陈笑宇将拿到自己的第一张身份证,昨日,他端详着拿到手已21天的户口本还反复摩挲着,嘴里念叨:“有了身份,才觉得自己存在过。

   卷入一场盗窃案坐牢16年

  陈笑宇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其父是当年国民党联合勤务司总司令部的少将监察官,家里三层洋楼占地近400平方米。抗战时期,其父随国民政府辗转西安、重庆、南京等地,母亲则带着他们5个兄弟姐妹在武汉生活。

  1949年,陈笑宇进入西南军政大学学习。据记者查阅资料,该校在解放初期承担了改造国民党旧军官的任务。陈笑宇称,在西南军大学习半年多后他赴海军青岛基地工作,1953年部队对他做了资遣处理。

  当时20岁出头的陈笑宇回到武汉后靠打零工生活,后来却被卷进一起盗窃案:他的一个朋友偷了件袍子,找他帮做一枚街道公章盖在购买证明上,不久他就一起被抓,被判为“伙同盗窃”,在沙洋监狱服刑一年半。

  “服刑时我‘成分’不好,不断被扣上‘非法组织’、‘抗拒改造’等罪名,不断被加刑。”陈笑宇觉得自己冤,在服刑期间逃跑了7次,到了“文革”时被直接打成“反革命”,在监狱一蹲就是16年。等他1970年刑满释放时,父母已亡,兄弟姐妹四散,他只好一人在沙洋生活。

   博导狱友帮他找回“身份

  1987年陈笑宇回到武汉,却发现自己曾在武汉的户口和档案全部丢失,从此他彻底成了黑户。为谋生,陈笑宇当过出纳、保管员、机修工。

  “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时我去人口科室查信息,没有查到我自己。”他觉得自己白活了,“相当于这世界把我抹掉了”。

  2004年,72岁的陈笑宇打完最后一份工,猛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从此在社会上“消失”。他开始努力办户口,跑派出所、公安局、信访局、省公安厅,但都因他拿不出证明自己身份的资料而被拒绝。

  陈笑宇一直独身。“我给不了别人任何承诺。27年来我无数次问自己,我是谁?我告诉人家我叫陈笑宇,但我拿不出户口、身份证,谁信?

  近两年,失意绝望时,陈笑宇曾为自己设计过独特的死亡方法:买一张长途火车票,将生命结束在远方。“但讽刺的是,我突然想起自己没身份证,连车票都买不到。”陈笑宇自嘲,等哪天死了,连火葬场都不收。

  事情的转机是一位博导带来的。

  陈笑宇当年的狱友严梅福,是湖北大学心理学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严老当年也被打为“反革命”,并在狱中23年。严老得悉陈笑宇晚年还在忙着找身份后,帮陈在沙洋监狱翻到了一张记录他服刑时间的卡片。接着,陈笑宇又四处找打过工的地方开证明。在这期间,他所居住的武昌区黄鹤楼街商家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帮他联络,直到今年8月,社区为他开出了常住居民证明,这才结束了他10年办户口的长路。

  “终于可以有尊严地活着。”这是陈笑宇将记者送出门时,说的最后一句话。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