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开展2018年度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
9月11日-12日,湖北省科技厅在武汉召开“全省高新区提档升级培训会暨2018年度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会”,对全省32家高新区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从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跨境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对我省高新区进行“诊断”与“把脉”,探索高新区发展新的模式和新方法,实现高新区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经过多年培育,湖北省已有12家国家高新区(中部第一、全国第四),20家省级高新区,全省形成了以东湖高新区为龙头,襄阳、宜昌高新区为两翼,孝感、荆门、随州、仙桃、咸宁、黄冈高新区等多点布局的整体架构,基本形成了沿长江、汉江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在省内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近五年来,我省高经过多年培育,我省已有12家国家高新区(中部第一、全国第四),20家省级高新区,全省形成了以东湖高新区为龙头,襄阳、宜昌高新区为两翼,孝感、荆门、随州、仙桃、咸宁、黄冈高新区等多点布局的整体架构,基本形成了沿长江、汉江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在省内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近五年来,我省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均超过30%,高于全省水平13个百分点,当前,高新区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2018年,我省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保持在全国第7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5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突破20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653亿元,较上年增长12.8%。
高新区成为全省特色优势产业的最集聚区域。全省高新区坚持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已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策源地。光电子信息、汽车、磷化工、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网络直播、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高新区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最有效抓手。夯实创新源头,构建了涵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及新型研发机构等的多层次自主创新体系。同时,全面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探索推进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有效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高新区成为全省创业发展的最活跃载体。全省高新区全面支持双创载体建设,共有孵化器500余家,形成了集孵化服务、创业投资、创业活动、创业导师等于一体的创业服务链条,举办了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等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双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氛围。2017年,高新区新增注册企业3万余家,近130家企业入选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榜单,诞生了斗鱼网络、奇米网络等一批独角兽。
高新区成为全省体制机制改革的最前沿阵地。全省高新区深入开展先行先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高新区密集出台“新黄金十条”“瞪羚十条”“自贸十条”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意见》《天使投资基金设立方案》《“放管服”改革初步方案》等政策,均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会上,盛景网联公司首席战略顾问、科技部火炬中心原副主任杨跃承,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总经理陈文丰先后做主题培训。省科技厅成果与区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以评促建”方式,推动各高新区进一步完善管理,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李茜 黄源)
责任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