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局再次安排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15.11.2016  14:35

  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蒋超良关于“精准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要求,宜昌市国土资源局对灾后重建工作开展阶段性回头看,并再次安排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灾毁用地审批“”。制定下发《关于做好灾后重建用地报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系统建立灾后重建项目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坚持边建边办、先建后办原则开展灾后报批工作。主动上门对接重建项目,指导受灾单位和群众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基本农田开展重建选址。减审批、缓审批,对灾区抢险救灾设施急需使用临时用地的,经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可免办审批手续;对灾后重建所需城镇村居民点、基础设施以及企事业单位搬迁用地等,可先行安排使用土地,再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二是灾毁情况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分类开展灾情核查工作,对人口密集居住区、重要交通干线的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实地勘查和可行性研究,组织完成38个重大滑坡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治理经费总金额约3亿元;完成水毁国土整治工程审计,估算恢复治理经费总金额约6700万元;将恢复治理项目纳入省级以上财政支持,落实省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个计500万元。

  三是重建项目质量“”。不等不靠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作,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强化过程监管,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期完工。今年市级地质灾害专项资金增加至1000万元,已下拨350万元用于支持长阳、秭归、五峰、夷陵区等地开展应急处置,对城区4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工程治理。各县市区共筹集资金4535万元开展应急处置,全市开展应急处置737处,完成466处,解除了1093户计3352居民的地质灾害威胁。

  四是日常工作落实“”。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机制,将284处新发生灾害点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确保群防群测2200多名监测员坚守一线;重点突出,进一步加强水库、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工矿企业、在建工程、中小学校、群众聚居区等地巡查排查和预警预报;科技助力,依托在宜专业技术单位和人员,实现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政务值守和地灾应急双值班制度,严格执行信息报送日报和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