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下乡上门评残 真情服务暖人心
“村里早就把残疾证送到我手里了,现在我也能享受到政策补助,感谢县残联和医院的同志们,大老远专门跑到家里来给我办证,太感谢了……”12月21日,在巴东县溪丘湾乡火炮山村,王明秀老人聊起自己办残疾证的故事,感慨万千。
今年8月,县残联工作人员和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专程来到王明秀家,为她进行残情检查,通过现场诊疗,评定王明秀老人为一级肢体残疾。
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各项服务的重要凭证,部分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或是不了解办证流程,没有办理残疾人证,无法享受政策优惠。
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巴东全面落实社会兜底保障政策,解决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难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开展后,县残联围绕“找差距,抓落实”主题,主动作为,联合县卫健局、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及恩施州优抚医院,抽调工作人员及评残医生组建专班,深入全县各乡镇,免费为疑似残疾人进行残疾鉴定、办证工作。
“我们前期通过村委、居委上报,乡镇残联收集名单后,安排评残时间,对残疾程度较轻的由村支‘两委’通知到相对集中的地方集中评定,无法行动的疑似重度残疾人,我们开展上门评残服务,对老人的身体作了系统评测,并进行心理辅导。”县残联工作人员邓彩琼介绍道。
“上门评残”服务对象主要为常年瘫痪在床或行动不便,无法前往定点医院接受残疾等级鉴定的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残疾医学鉴定,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办证,及时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扶残惠残政策。
但受鉴定受仪器监测的限制,智力、精神类残疾评定至少要在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此,县残联主动作为,联合乡镇、村委,免费接送无法行动的疑似智力、精神类残疾人到乡镇卫生院接受检查。
金果坪乡泗井水村12组陈祖阶老人是受益人之一。
陈祖阶今年67岁,因瘫痪丧失劳动能力,2018年,又患上老年痴呆症,老伴儿也60多岁了,在家务农,儿子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儿媳在村里的幼儿园上班,照顾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是精准扶贫易迁安置户,家庭十分贫困。
根据相关政策,陈祖阶可以享受一级智力残疾补助,但按照办理残疾证的正常程序,他需要到恩施州优抚医院进行残疾鉴定,而前往医院路途较远、乘车也不方便,一直未能办理。
像陈祖阶老人这样的情况,在金果坪乡有近10人。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和州优抚医院的专家携带设备,在金果坪乡卫生院设立临时检查站,为疑似精神、智力类残疾人进行鉴定。
“真没想到州优抚医院的专家会到我们镇上来检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金果坪乡卫生院,陈祖阶的老伴儿刘青梅向医生不住地道谢。
在评定过程中,县残联工作人员还积极宣传残疾人“两补”“双百工程”等相关政策,为聋儿联系特校就读,为重度残疾人申领轮椅、拐杖等康复器材,为精神病患者申办免费住院服药等项目,专家也“忙里偷闲”,边评残边诊治病情,及时提出治疗方案。
同时,县残联工作人员深挖培训对象,积极引导残疾人参加由县残联举办的盲人按摩、电脑基础知识、魔豆妈妈、电商云客服等培训班,让残疾人在国家优惠政策帮扶下学习一技之长,在精准脱贫奔小康中不落伍、不掉队。
目前,全县下乡评残工作已结束,共下乡评残2000余人,免费办理残疾人证1004本,包含重度残疾人462人、一级36人、二级426人,其中,400余名评定对象是在床头枕边评定,减轻了残疾人及家庭的办证负担,真正实现了行动特别困难申请人办证从“你来跑”到“我来跑”的转变,让广大残疾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