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争说水污染防治 协力治污 净化河湖
31 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争说水污染防治
协力治污 净化河湖
人民日报记者 孙秀艳 吕中正
重庆玉滩湖碧波荡漾,水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罗国家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截至目前,31省份晒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水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2014年,各地水污染治理成绩如何?未来,如何遏制水资源紧张、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让治水进入新常态?
治理小有成果,措施各具特色
2014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预计可减排2.5%以上,均完成年度任务。为还一方碧水,各地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都下了气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去年,湖北实现“全省地表水水质达到III类以上的比例高于8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浙江“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
水污染治理具有显著地域性,不同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各地治理举措差异性明显。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治黑治臭治劣为重点,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湖南省把“全面完成湘江保护”列为“一号重点工程”并将要完成第一个“三年计划”。
从水环境整治、水资源保护角度来看,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东南部地区更注重治污,经济欠发达、水资源相对贫乏的西北部更注重“节水”,如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十分注重节水农业与节水技术的推广。
不同省份还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行动,云南省推进“滇池、洱海等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江苏规划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等。
协力跨界治污,深化生态补偿
流动的水,不会因为界碑止步。水污染治理涉及整个流域内多个省份、多个城市,只有协力治污,才能有整个流域水环境的改善。如何处理上下游关系,如何实施生态补偿?
近年来,跨界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补偿在各地都有了宝贵的尝试,一些地方在建章立制方面也有了突破。今年各地两会上,跨界治污、生态补偿也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如,广东提出强化跨行政区河流污染联合治理;广西将加强九洲江等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补偿机制;安徽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常态化,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据记者统计,在北京、辽宁、江苏、福建、江西等16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工作安排的一部分,为进一步统筹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打下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层面生态补偿机制尚未确立,在生态补偿方面,上游积极下游消极、利益牺牲地区主动获益地区被动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保障治污投入,补齐农村短板
水环境的改善,有赖于治污设施建设和充分的资金投入。各地广开渠道,力求有钱用、出效益。浙江各级政府“三公”经费支出减少了25亿元,全部用于“五水共治”;广西本级规划安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4.47亿元;山东安排1.03亿元支持小清河、马踏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经过10多年建设,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有厂无网使得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大受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效益还不能完全发挥。今年,各地将“厂网兼顾”,将治污设施的效益看得更重。天津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3座,建设配套管网390公里;浙江新建污水管网3130公里,33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
令人欣慰的是,各地水环境治理措施中,没有忽视广大农村地区,补齐短板的工作正在推进。山西规划完成300个村的污水处理任务,上海将完成4万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浙江也要完成6120个村的污水治理、受益农户将达150万户。
最严不是空话,南水北调沿线使命在肩
我国是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各地已成共识。河南省提出推广应用节水、节材工艺技术和设备,湖南提出对山水林田湖统一保护、统一治理,内蒙古提出强化地下水节约保护等。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让一直喊渴的受水地区感受到了甘甜。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方面,南水北调沿线省份有着更为特殊的任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省提出要大力开展汉江、丹江综合整治,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争取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的政策支持。河南省已在丹江口库区上游及南水北调沿线建成一批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受水地北京计划完成南水北调后续配套规划,做好水质监测和运行管理;天津于桥水库实行全封闭管理。
此外,在东线,山东省将实施好南水北调续建配套;江苏省提出要保障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持续达标,并加强境内长江、淮河、南水北调沿线、重点湖泊水污染防治。